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作者:张永廷
第11章
杨四郎叹了口气:“公主说的这是什么话,这么多年你我夫妻情深,如今你若愿意跟我回宋,那是最好,你若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
公主说:“一则国破家亡,二则嫁夫随夫,蒙驸马念及夫妻之情,哪有不肯相从之理。”
后来,杨四郎带公主回归杨府,老太君欣然接纳,一切可谓皆大欢喜。
还有一种是模糊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剧《四郎探母》。
这出戏模糊了叛徒与潜伏的政治界限,模糊了你死我活的敌对情绪,更强调人性、亲情,更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
《四郎探母》取材于杨家将故事,情节却大相径庭。该剧有意淡化战争氛围,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很有点以爱化恨的味道。
《四郎探母》将时间定位在金沙滩之战后的第15年,按历史事实推算应该是1001年,为什么可以如此肯定?
杨四郎出场有四句定场诗:
“统领貔貅战沙滩,失落番邦十五年。高堂老母难叩问,怎不叫人泪涟涟。”
接着是一段独白:
“本宫,四郎延辉,乃大宋山后磁州人氏。父讳继业,人称金刀令公,我母佘氏太君,生我兄妹七男二女。只因十五年前,沙滩赴会,只杀得我杨家东逃西散。本宫被擒,改名易姓,多蒙太后不斩,还将公主匹配。今日韩昌奏道,萧天佐在九龙飞虎谷,摆下天门大阵。宋王御驾亲征,六弟挂帅,老娘押粮前来。我有心过营见母一面,怎奈关口阻拦,插翅难飞,思想起来,好不伤感人也……”
杨四郎的定场诗和开场白,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矛盾冲突做了定位。因为杨继业战死在986年,这是有确凿历史记载的,而故事发生在杨继业死后15年,简单相加自然就是1001年,当时正是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当政。
以下是《四郎探母》的情节:
杨四郎出场时,已是辽国铁镜公主的驸马。按照故事的说法,金沙滩一战,杨家将七子去一子回,损失惨重。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下,大郎替宋王殉难,二郎被乱剑砍死,三郎被马踩如泥,五郎削发出家,七郎被潘仁美害死。那么杨四郎呢,他如何成了辽国的金刀驸马?
萧太后在金沙滩大摆鸿门宴,原本是要捉拿宋王的,但杨大郎假扮宋王掩护宋太宗走脱,萧太后的目的落空,心情很是不爽。不过辽军俘获了十几名宋将,这让她多少有些宽慰。她下令把他们押上来亲自审问,借此找一下心理平衡。
辽兵将十余宋将一起推到阶下,内中有一人卓尔不群,立而不跪。萧太后大感意外,指着他骂道:你这蛮狗,还不跪下,意欲何为?那个人非常坦然:大丈夫何惧一死,现在被你们抓住,要杀要剐,尽管动手,何必啰唆。
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萧太后突然受到顶撞,还是一个俘虏的顶撞,顿时怒不可遏,大喝一声把他们推出去一起砍了。这时候,那条汉子纵声大笑:砍了万事便休,你又生得什么鸟气。在这生死关头,他觉得萧太后好笑,而且想笑就忍不住纵声大笑,这种率真的性格,这种豪迈的气度,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气概,一下子感染和打动了萧太后。
萧太后忍不住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个人,发现他气宇不凡,英俊威武,在辽国的那些将领中还真挑不出如此脱俗的人物来,心下有意将此人招为铁镜公主的驸马。
于是萧太后委托萧天佐从中说媒,那人自称姓木名易,是宋朝的代州教练使。
一开始杨四郎断然不肯答应婚事,萧天佐反复劝说,杨四郎细想之下,觉得君、父尚在,为臣为子的不可以轻易言死,不如暂且应承下来,再做长远打算。就这样,杨四郎隐姓埋名成为辽国驸马。
宋、辽金沙滩一役,双方损失惨重。杨家将几乎全军覆没,据杨四郎回忆:“大哥替宋王席前殉难”,“二哥短箭下死得惨然”,“三哥被马踏尸如泥烂”,“五弟弃红尘削发深山”,“七弟被潘洪射死高竿”,只有“六弟掌帅印三关征战”。
辽国在金沙滩一役中也受到了沉重打击,萧太后的丈夫,也就是铁镜公主的父亲,被杨大郎用袖箭射死,萧太后因而得以执掌朝政。战争给双方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杨四郎与铁镜公主这两位被国恨家仇激荡的男女阴差阳错地走到了一起。
一晃15年过去了。这一年宋辽两国又一次开战,萧天佐摆下天门阵,萧太后亲自督战;宋朝那面,杨六郎领兵挂帅,佘太君押运粮草。杨四郎得知母亲、六弟齐聚边关的消息之后,思母心切,起了过关探母之心,但两军阵前要想出关,必须有萧太后的令箭。矛盾冲突由此展开。
大敌当前,生死决战当前,杨四郎要到敌营探母,这件事怎么看都是“情况很复杂、后果很严重”的那类棘手问题,更不要说他还是隐姓埋名的杨家将。
摆在杨四郎面前的困难很多,概括起来至少有四难。首先,要得到公主的信任难;第二,要拿到出关的令箭难;第三,到宋营后如何交代难;第四,要想不受萧太后的处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