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原本想要立刻进攻幽州,虽然有点冒险,但是按照柴荣的心思,这一次也不是单纯的冒险,他心里还是有点把握的,不然的话,柴荣也不会贸然的亲征幽州,毕竟亲征幽州一旦战败,他的损失那是无可估量的。
可是这些大臣们还是觉得柴荣虽然厉害,但是还不能亲征幽州,毕竟幽州是契丹的一个大本营,被称为南京,对于契丹来说,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地方。
睡王耶律璟听说了柴荣大军进攻河北的时候,他一开始还是很惊讶的,但是随即他就调拨了大军奔赴幽州,但是这些契丹军却没有继续南下,他们的意图也很明显,那就是在幽州城下,和柴荣搞一个决战,这一战谁赢了,这幽云十六州,就归谁。
但是遗憾的是,柴荣再也没有机会前往幽州了,而耶律璟也侥幸逃过了一劫。
其实目前对于柴荣能不能够顺利收复幽云十六州,还是存在争议的,很多人觉得按照柴荣之前不打仗就收复了关南三州,所以很多人觉得柴荣这一次收复河北幽州一带,那是很简单的,只要是大军所向,那就是无敌的存在。
可是也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看法,那就是目前投降的都是汉人,柴荣还没有真的和契丹军交战,就仅仅是和契丹的小股骑兵打过几场,但是根本不算是大的阵仗,所以很多人也觉得,柴荣要是遇见了契丹的主力,就不回这么顺利了。
不管咋说。这上面不论是看好柴荣,还是不看好柴荣,他们的都是推测,毕竟历史中的确没有发生,柴荣也的确是病死了。
但是对于这一点,观书还是有点自己的看法的,柴荣收复幽云十六州不是问题,但是过程不会这么简单,也不会一番风水,下面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说说为啥说柴荣收复幽云十六州不是问题,第一点就是此时契丹国力衰弱,没有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通知核心,这一点和柴荣比起来那就是大大的劣势。
关南三州失去之后,耶律璟得到消息,但是他却没有很愤怒,反而看着那些着急的不行的大臣们说道:“关南三州本来就是周朝的领土,现在被他们抢了回去,这有啥。咱们又没啥损失。”
这就是睡王耶律璟对于柴荣一个月的时间,兵不血刃占据关南三州的评价,这是一个很奇葩的结论。
这里说一下关南,关南就是瓦桥关以南的区域。
耶律璟的意思,他根本没有把幽云十六州当成是自己的领土,而还是当成了柴荣的国土,所以对于柴荣的强占,他没有表现出很意外,只是把兵力全部派到了幽州,他觉得只有幽州才算是他契丹的,其他的地方没了就没了。
契丹的皇帝都这态度,下面打仗的大将们,难道到了“不属于他们契丹的国土,”还会用力作战吗?
皇帝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契丹军的作战策略,和军队士气,但是耶律璟就这样了,所以契丹军此时的战斗力或许还比不上之前。
再有一点就是契丹将领的表现,在柴荣发兵河北之后,不仅仅是汉人大将闻风而想,或者弃城而逃,契丹的将领,也是跑的乱七八糟的,都不敢和柴荣正面硬憾,全部都转移到了幽州,希望在幽州城下,和柴荣好好地打一场,所以此时在河北的大部分地区的防御是很薄弱的,柴荣不需要主力进军,只需要一些部队就能拿下,而她的主力进军幽州,此时可以说,还是很合适的。
再从周朝这边说一下,他们军队战斗力高昂,毕竟旗开得胜,而且这些军队都是经过了对淮南作战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这一点没啥可说的,还有一点就是军队的体力上面,这一点,柴荣的军队也是很厉害的,因为的主力部队都是坐着船来的,这一次也没有打仗,就是在陆地上跑了几圈,再说还在瓦桥关休息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以柴荣的军队,此时是一支养精蓄锐的精锐部队。
至于柴荣的统帅能力,这一点已经经过很多次的证明了,那是毫无问题的。
我们从历史上再来对比一下,在晋朝末年,和契丹的那几场战斗,晋军获胜了两次,而且都是大胜,最后一次虽然
\t\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t\t', '')('失败了。但是失败的不是晋朝,而是晋朝的政治和朝廷。
可能大家还没有忘记,当时契丹方面也是一代枭雄耶律德光,这个人物在契丹历史上,那是鼎鼎大名的,能力很强,但是就是他却被半死不活的晋朝打败了两次,还有一次差一点回不去。
这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契丹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契丹并不是无敌的,而此时的契丹和当时耶律德光那时候的契丹比起来还是差点,毕竟有个耶律璟在这里扯后腿,而且契丹内部也是乱成了一团,所以契丹的国力,虽然经过这么年的发展,但是很有可能根本比不上耶律德光的时期。
而此时周朝的势力比之前的晋朝,那可是好了很多,最起码淮南夺回来了,边疆没有战时,天下对于中原周朝都是心服口服,而周朝内部也是有一个以柴荣为核心的团结的领导集体。周朝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晋朝,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当时晋朝能打败耶律德光,现在柴荣打败耶律璟,那也是极为有可能的。
但是这一次我们也知道,柴荣有一个目的,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我们再从幽云十六州说一下。
李重进的目的
此时的幽云十六州,可以说对于契丹,算得上是离心离德,他们对于契丹根本没啥归属感,很多人觉得他们还是汉族人,还是中原人,甚至很多百姓上一代就是从中原被赶到这一代来的,他们对于中原也是很有感情的。
在加上契丹对于这一代的治理,可以称得上是野蛮,也没啥怀柔政策,就是整天奴役来压迫去。
所以这一带的百姓都是希望能够逃脱契丹的控制,回到周朝的怀抱,虽然当时在后唐和后晋的通知下,他们这里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不怕东西破,就怕货比货,他们觉得在契丹的压迫下,还不如回到中原的统治下。
这一点并不是我们的推测,而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在郭威时代,曾经有很多河北的百姓弃家而逃,投奔后周,郭威为他们安置住所,发放土地,好好安置他们,前前后后差不多有数万户居民跑了过来,这基本上算是两三个州的人口总数了。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一场北伐的战争,基本上又算是一场人民战争,柴荣的军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会得到百姓的支持,这一点是契丹方面不能比拟的,虽然那时候人民的作用,并没有现在说的这么神奇,但是也的确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这些都能看出来,柴荣这一次进攻幽州,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历史无法假设,真实的历史,柴荣耿耿准备出发,他就生病了。
很多人就开始劝柴荣,既然生病了,那就不要再去进攻幽州了,毕竟幽州聚集了契丹的主力,咱们人还是有点少,搞不好还赚到便宜,反而把自己坑里面了。
但是柴荣不听,他还是想着亲征,至于生病,他根本没当回事,自己正年轻,身体好着呢,这一点小病不算啥。
所以柴荣想着自己身体好了之后,继续北上。
此时他的一个信臣,也是他的左右手大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找到了他,张永德和柴荣关系好,大臣们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大臣们怕惹恼柴荣,但是他和柴荣的关系很好,柴荣不会随便生他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