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善之所以改口, 说自己是在书中见过飞沙堰的作用,原因不单纯是为了推卸责任。
她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家女, 上哪儿亲眼见过规模堪比石江堰的水利工程呢?
俞善猜想, 询问她是否姓俞的文士应该就是郭县尉,而能让郭县尉隐隐奉为上位的,自然是石江县的一把手, 县令大人了。
既然已经失言被人听到, 俞善没打算搪塞过去。
如果自己的建议真的可以稍稍改变现状,以后石江县的百姓不也受益吗?
若是北渠不再常年堰塞, 先不说少受水患的威胁, 百姓们至少可以少服几次徭役。不然再过几年, 等俞信长大了, 难道也要时不时被征召来做河工吗?
“我是在家父的藏书里看到这种堰坝的。”
仔细斟酌了一下, 俞善继续说道:
“可家父不幸已经过世, 如今那些藏书散佚一空,我只能凭记忆将那处堰坝的构成画下来,以供参考, 具体是否可行, 还请大人与擅长水利的人商讨。”
郭县尉见口出狂言的俞善不止不惊慌, 还敢主动要提供图纸, 心里非常不喜:
“你这小丫头好不知天高地厚, 数十年来, 工部那么多擅长水利的官员都对这北渠堰塞无计可施, 单凭你一个小丫头的只言片语,你知道大人要为此担多大的干系吗?”
余善一挑眉头,她本就性子平和, 若非必要, 轻易不与人为难。
只是郭县尉的话难得激起她心中的好胜之情:
“郭大人没听过,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什么叫术业有专攻吗?
前人的经验于我们来说,既是基石,也是指路明灯,让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反省他们的失败,看得更高更远。”
“你怎么知道我姓郭?”郭县尉颇为惊讶,他仔细想了下,自己确实是第一次见这俞小娘子,刚刚也并没有自报家门。
当然是因为你先问我是不是姓俞啊……
石江县只一个官府中人,能直接把米粉跟我是不是姓俞联系在一起。
俞善冲他高深莫测的一笑,并不多做解释:
“当然,站在郭大人的立场上,为杨大人多考虑一些,确实无可厚非。所以,小女只是说,可以提供那处堰坝的构图以供参考,最后用或不用,都由大人们定夺。”
郭县尉已经顾不得追问俞善怎么认出县令杨大人了。
他简直又好气又好笑:“用或不用都由我们来定夺,说了半天,你这是一点儿责任也不肯担啊。”
俞善无辜的眨眨眼:“小女子年幼无知,只是偶然见过一副图,把这图画给大人看而已,其他什么也左右不了,不知道要怎么担责任呢?”
郭县尉没想到她这么口齿伶俐,噎到无语。
杨绍光已经留任过一次,跟郭县尉共事也有四年了。
他难得见这老伙计吃鳖,忍不住暗暗笑了起来:“行了,就如你所说,成与不成,都与你这个小女子毫无干系,不过若真是事成,嘉奖也与你无关,到时候你可甘心?”
“甘心。小女子所做的不过就是画一副图,不成,于我无损;成了,于百姓有益,于我的乡邻亲人有益,小女子为何会不甘心呢?”俞善笑着回答,神色坦然。
“好!”杨绍光抚掌大笑:
“你只管画来与我看,本官向你保证,不管结果如何,绝不牵连到你。如果真的如你所说,修建这溢洪道可以起到排出砂石的作用,本官一定向朝廷为你请功!”
郭县尉有些急了:“大人三思,怎么可以听信这小娘子一面之词。”
杨绍光倒觉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俞小娘子说得好,用与不用,全在于本官,既然想有所作为,当然要做好准备,付出不成功的代价。”
换任何一个老奸巨……啊,不,是老成的县令,恐怕不止不会听取俞善一个小娘子的意见,还会重重的呵斥于她。
可这杨绍光杨县令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年纪,因为才愿意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
之前三年的任期,他兢兢业业的劝课农桑,就因为这石江水患,考评得了中——虽然得以留任,却终究心中不甘。
试想一下,自高祖以来,数十年间都无人能解决的难题,若是在他的任期治下解决了,该是多么闪亮的政绩。
想到这些,杨绍光心中一片火热。
“米粉来了!”
杨谷听这边动静不对,生怕主家惹怒这两个自称本官的人,连忙端上来两碗肉多酱少,浇头十足的大碗米粉:“客官请慢用,这两碗算是小的孝敬官爷的。”
“这怎么行呢?吃饭付钱天经地义,本官岂能占这样的便宜!”
本就饥肠辘辘的郭县尉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喷香米粉,忍不住喉间滚动了一下,义正言辞的说:“这米粉多少钱这一碗?”
杨谷本不敢收钱,他偷偷看向俞善,见她轻轻点头,这才笑着报价:“大人,两大碗米粉,一共六文钱。”
“三文一碗?”郭县尉还没说什么,杨绍光先皱着眉头问:“你这摊主,可是故意少报了价钱?”
“没有没有,不信您问问这些官爷,大碗米粉三文一碗,小碗只要两文,童叟无欺。”
杨谷微微躬身介绍道:“小的年前在镇上摆摊也是这价钱,这米粉是我们主家给的方子,庄子上自制的,十分物美价廉,量大批发更便宜,还有许多外地客商慕名来买呢。”
杨绍光见旁边吃得正香的兵士纷纷点头作证杨谷所说不假,这才放心的抽出一双竹筷,专心吃了起来。
这一试,倒是被米粉爽滑浓郁的口感惊艳了,杨绍光忍不住矜持的称赞:“确实美味!”
郭县尉嗯嗯了两声,吃得头也不抬。
他实在是饿了,又在河堤上吹了半晌冷风,对他来说,味道还在其次,关键是这大冷天的,几口热食下肚,整个人舒服多了。
杨绍光显然也是同感。
他们忙着吃米粉,俞善坐在摊位上,干脆从怀里抽出一个本子,又从摊位上取了一根炭笔写写画画起来。
炭笔是俞善专门做来给米粉摊位记帐用。
在外面摆摊用毛笔不方便,一开始杨庄头他们都是拿炭条来划道道记数,手上经常弄得乌黑,要反复的洗手,实在是麻烦。
而且卖吃食的,干净卫生最重要,手上黑乎乎的客人见了多倒胃口。
俞善特意用削成合适大小的竹片夹住炭条,再缠上布条,制成简易的炭笔,这下用起来既干净又方便,很受小镜庄众人的欢迎。
为了方便对比,俞善先画出眼前的石江堰的简易俯瞰图,分别标明江流、石江堰、北渠的位置;
然后她凭借记忆,画出都江堰的构成示意图。
先是三大部分的名称与其功能: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飞沙堰溢洪道二八分沙、宝瓶口在鱼嘴的基础上二次分流,控制进水流量;
然后,俞善又细细画出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的位置。
她甚至画了一张水流平面图,以示意飞沙堰是如何利用表层水流和底层水流的特性,形成环流漩涡来排砂的。
俞善很清楚,面对如此复杂的水利工程,没有可以完全复制的完美方案。
她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详细的传达信息,把都江堰历经千年验证可行的无坝引水方案呈现出来。
俞善画图没有什么美感,胜在简洁准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她的速度很快,杨绍光和郭四通吃完一碗米粉的功夫,俞善就已经画好了,还有时间贴心的写上了几句详细的注释。
杨绍光饱读诗书,字画双绝,他从未见过如此简陋的小儿画图,几乎不想伸手接过来……
郭县尉没读过多少书,反倒觉得俞善画得不错,至少一看就明白了。他接过图纸,当下就照着眼前的石江堰,心中默默对比起来。
两人结了帐,带着俞善画的图,又继续巡视河堤,这一次重点就是先看地形与江流走向,看这图纸上所画的都江堰,有几分可以套用在石江堰上。
杨绍光打算回去就临摹一份图纸,快马寄回京城工部。
之前因为石江县水患,他结识了几位擅长水利的朋友,最好集思广益来验证下这份图纸的可行性。
走到半路,杨绍光突然停下脚步,问郭县尉:“每天供应数万人的河工伙食,可有什么困难?”
困难多了……
缺人,缺钱,缺粮……
郭县尉心里吐槽再多,也不敢全吐槽给上峰听。
好在杨绍光自己心里也清楚难处不少,他不待郭县尉回答,便有意提醒道:
“我看刚刚那摊主的反应,这米粉生意估计是俞小娘子的。
工地的河工太多,伙上每天和面擀面来不及,偶尔直接煮些米粉倒是方便省事,既能饱腹又有热的汤水,还省了烧汤的功夫。这大冷天的,河工们吃得暖和,也能好受些。”
跟聪明人说话,倒是不必说得太透。
郭县尉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他打算下晌就去平溪村找这俞小娘子谈谈给河工工地供应米粉的事宜。
他忍不住在心里感叹一声,俞小娘子好运道,这可是一笔真正的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