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在黄家老家,一斤粗盐要卖到二十多文钱,细盐更是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的,反正黄豆腐打记事起,就没见过家里买细盐。
黄家的盐牌子是两斤的,金氏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两斤粗盐。这么便宜的盐,此时不买更待何时啊。反正盐这个东西也放不坏,多买点,柴米油盐,哪样都不怕多。
毛线就算用了牌子,价格也不便宜,而且黄家人暂时对毛线的需求还不大,最主要的是,黄家人不太明白这个毛线能用来做什么。
要说用这个毛线做线吧,这个毛线都赶上绳子粗了,家里也没有这么大针眼的针啊!要说用这毛线做绳子吧,麻绳不仅结实,价格也便宜,而且自家就能搓,谁会那么大脑袋买这不实用的毛线啊。
相比于黄家人对毛线的嫌弃,大家对肥皂却是十分的喜爱。肥皂的功效尤其招金氏的喜欢。女人嘛,对于这种清洁用品,总是迷之喜欢。
黄豆腐从老家带过来不少钱,花十文钱给媳妇买个肥皂还是很舍得的,见媳妇喜欢,就非常痛快地掏钱了。
掌柜是个热心肠,就算黄家人抠抠搜搜地只买了两斤粗盐和一块肥皂,掌柜也没有轻视。
当得知黄家是刚从关内搬来关外的,掌柜更是非常贴心地跟黄家人解释其他牌子的用处,还帮着指路。
文书给了黄家六块牌子,除了这三块牌子外,还有三个牌子全都是用来买铁器的铁牌子。
铁制品难得,黄豆腐当初离家时,宁愿少拉两袋粮食,也要把家里的各种铁制品带到关外来。
黄家带过来一个大铁锅和所有的铁质农具。这些铁质农具倒是足够开荒用了,把两个娃娃都算上,黄家人手一个还有剩余呢。
不过现在手里有了可以买铁的牌子,黄家人倒是不介意去铁铺逛一逛。
跟杂货铺的掌柜道别后,黄家人又去了铁铺,这个铺子的牌匾上也带有“官”的字样。
进了这个卖铁的铺子,黄家人的眼睛都快不够用了,除了常用的农具外,各式刀具、武器,应有尽有,全都摆在明面上,看得人瑟瑟发抖。
在铁铺里,只要你想买,就没有买不到的,好些东西,黄家人都猜不到是用来干嘛的。
环顾了一圈,金氏相中了一把切菜刀,黄豆腐相中了一杆短枪,经过铁铺人的同意,拿在手上,像模像样地舞了几下。
跟哥嫂不同,黄豆芽就比较实惠了,她相中了一口大铁锅。
黄家的大铁锅都用了好些年了,坏了补,补了坏,坏了再补,锅底全是补丁。饶是如此,家里也舍不得把这口“祖传”的大铁锅卖到铁铺去,毕竟离了这口铁锅,一家人就没法做豆腐了。
铁锅就是黄家人的饭碗啊。
金氏和黄豆腐两口子把目光从菜刀和短枪上移开,见小妹正盯着一口锃亮的大铁锅发呆,两人心里甚是羞愧。
羞愧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不如小妹懂事呢,两人想想现在家里的情况,咬咬牙,决定还是先买口锅。
这一口大铁锅就要用掉三个铁牌子,而且铁锅的价格也不便宜,一口二尺二的大锅,重达二十二斤,按照一斤铁二十五文钱算,就要五百五十文钱,再加上五十文钱的打铁费,一口锅正好六百文钱。
刚出了杂货铺,黄豆腐还跟家人们感慨物价便宜,骄傲地说家里的钱还能用好久。现在到了铁铺,已经飘了心思的黄豆腐又灰溜溜地落地了,果然自己还是穷人啊。
这一口铁锅的价格确实很贵,不过也确实值这个价格。黄豆芽相中的这个大铁锅要比黄家“祖传”的铁锅厚实多了,一看就是个耐用的。
不过好在铁铺也回收废铁,价格还非常的公道。一斤废铁竟然能给十五文钱,这可是在黄家老家,想都不敢想的价格。
当初黄家老爷子买锅时,可是花了一千多文钱呢,按五十文一斤的铁价买的大铁锅,但到了卖废铁时,铁铺却最多按照八文钱一斤回收。
想想家里那口破锅,再用一段时间估计又得补了,与其补来补去,还不如趁现在铁价合适,直接换成钱,再贴补点钱,还能换个小锅,方便家里做饭。
平时家里只敢用铁锅做豆腐,做饭则是用陶锅,就怕做饭把这口祖传的老锅弄坏了,毕竟补锅也要花不少钱啊。
黄豆腐和金氏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老锅卖了,换个新锅用,也让家里人尝尝铁锅做的菜。
二十六斤的老锅换了三百九十文钱,黄豆腐又添了八十五文钱,买了个重十七斤的一尺七铁锅,足够家里人吃饭做菜了。
黄家的三块铁牌子,能买三十斤的铁制品,反正都花了那么多钱了,大家也不介意再多花一些,于是就又买了把菜刀和砍柴刀,又在掌柜的推荐下买了两个铁锹头,据说这种工具十分适合开荒。
虽说买的这些铁制品已经超过了三十斤,但是因为黄家又卖了二十六斤的铁,掌柜也都是按照有牌子的铁价卖给黄家人的。
因为要带着铁铺的小二回安民屋放置铁锅,所以黄豆腐就一个人回去了。
金氏和黄豆芽姑嫂二人则带着两个孩子在县里继续逛,顺便买一些日用品,好在县里的东西都十分的实惠,两人买起东西来,倒也不太心疼。
买齐了东西,又给两个孩子一人买了个小糖人,让小孩子也跟着高兴高兴。一行人买了一堆东西后,才回到安民屋。此时大部分的人家已经都登记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