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将乱未乱之际,人心叵测,严防各地驻军之策,朕听知应的。”赵祯依旧不回头,道:“知应,你来拟旨吧!”
“臣遵旨。”陈初六搬了张桌子来,将纸铺好了,蘸饱了墨水,道:“请陛下口谕德音。”
“各地守将提前调防,随行人员不得超过十二,京畿天王山以外驻军,调往……朕就这样念着,知应斟酌着用词……”赵祯有条不紊,像个围棋高手,根本不用棋盘,口占棋子,便能调动整个棋局。
陈初六手中的笔,看似轻如鸿毛,但实则重若千钧。落到纸上,整个大宋都要跟着动起来,这便是堂堂内相!
连书了十道诏书,发往各地驻军。曹炜率军拒北,严防西凉袭扰,但不可冒然进军,亦不可随意调动。宋辽边境也要严防,这次元昊敢声势浩大的改年号、去赐姓,还不知道是不是辽国那边的阴谋。
其中有一封诏书,发往岭南赵允迪处,让他收拢军队,若是江南楚地有人敢起兵谋反,赵允迪立即可以挥兵北上,来一个釜底抽薪。
还有一封诏书,乃是发往赵元俨,命他入京,坐镇京师。这并非是提防赵元俨,也不是拿他做人质,而是赵祯十分信任这位德高望重的八叔。对于军国大事,赵祯还有些稚弱,也唯有召八王爷入京,才能镇得住局面。
元昊做出这一步,其实早有征兆。在陈初六入京的时候,班佑大草原上有个可汗派人入京,想要脱离吐蕃投靠大宋。但这人人微言轻,根本没得到朝廷重视。
应该就是那时候,元昊挥军入吐蕃,洗掠一番,不仅将西凉的元气恢复了,还给西凉打了一针兴奋剂,想称帝也就不稀奇了。
元昊打吐蕃,占了吐蕃与西域的商路,这是又一条财路。不仅发了财,还给宋廷带来了大麻烦。
元昊占据黄河上游,若是乘船而下,则是一日千里。汴京与黄河通了水运,要是元昊大局进攻,便可绕过了曹炜大军的防守,直取汴京。
封锁这条水路之后,大宋与吐蕃的来往,变得困难,与西域之间的沟通,也难上加难。若是北方从太原府来的那条商路断了之后,这就彻底断了联系。朝廷想借商路强国家之输运的计划,算是泡汤了。
元昊占据了战略优势,则可以多方出击,宋廷要重兵防守的地方太多,且基本防了没用又不得不防。养兵最需要的就是钱,朝廷的财政,并不宽裕,要想防守,就得征兵、加税,这在经济上将会带了一次打击。
赵祯一面下诏在黄河沿岸,打造拦船铁索,调用京师兵力驻守汴口,同时还派人去筹一笔急用款,准备应付不时之需。又下诏让陈初六的两个便宜叔叔,也就是德靖王想办法将商路保住,再下诏派人去吐蕃,要联合吐蕃,将黄河上游夺回来。
这地方放在吐蕃手里,只是守地,他们会派重兵防守,却不敢将这重兵调开。放在元昊手里,这就是快跳板,没准哪天夜里就跳到了汴京。
赵祯调度完了这些,思考了片刻,想不出还有什么了,便问道:“知应,你看朕刚才这些吩咐,可还有遗漏之处?”
陈初六拿起圣旨,吹干了墨迹,道:“陛下,要不要召见辽国使臣,让他带国书 回辽国,商议一起对付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