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知州县令,按捺住自己想跳起来的冲动,连升七级啊,不是连生七胎啊。众人看着地上的陈守仁,那叫一个嫉妒,你说你有个好儿子就行了吧,居然自己还官运亨通,你家祖坟在哪里?我们想去挖点土回来……
可这时,太监的话还没说完,把那一封圣旨高高举过头顶,又喊道:“谁是陈初六?”
“学生陈初六跪听。”
“传圣上口谕,着陈初六送父进京,入宫觐见,旨到即行,不得有误!”
“吾皇万岁!”
传旨完了,陈守仁带着大家三磕头,过去借了圣旨,那太监笑道:“恭喜陈大人,如今是得了一个好差事啊。那籍田令,可是天子亲官,比之县令也不差毫分。陈大人当了籍田令,当用心为陛下耕田才是。”
“多谢侍中教诲,里边请。”
太监也不愿意别人喊自己太监的,用侍中尊称。陈守仁把众人迎进来,把圣旨高高供奉在香台上,又见得几个衙役,抬了一些东西进来,这是陈守仁的官服。
如今是京官了,有朝服公服常服三套,还分春秋、冬、夏三套。因为陈守仁还是登士郎,因此有两种官服。再加上其他官员标榜身份的应用之物,足足好几箱子呢。
这还只是可以带来的,那些不能带走的,比如官邸,官仆还有许多。大宋朝廷优待仕人,同时大宋的官员工资待遇是历史上最好的。总的来说,陈守仁如今是老母鸡上树,摇身变凤凰了。
登士郎是正九品,一个人刚当官的时候,哪怕当的是县令,也是这个工资等级,后面再慢慢升。在场官员很多,但论起来,也就知州通判和县令要比陈守仁高了,当然,还有那太监。
大宋的官员,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升上去容易,降下来难。哪怕是被贬,也要送一个更高的名头。如此一来,陈守仁家里,便足以自称“官宦”人家了。更让人惊讶的是,陈初六要进京面圣!
在场之人无不感慨,那知州通判县令,也就是中举的时候,远远见过皇上一面,多少年引以为傲啊,但现在……呵呵……
一阵恭喜贺喜,寒暄吹捧之后,陈家大办酒席,把那些衙役,跟随,都屏退去吃饭。房子里面,摆了筵席,招待那些大佬们。陈初六作陪,陈守仁为主,周氏等人,自然是退至后舍。
那太监喝了一口小酒,呷了一口鸭肉,赞叹道:“我在来的路上,便听见临川鸭肉鲜美,今日一尝,果然不错。”
“侍中多吃点,还有这些也不错……”
饭桌上嘛,别开口就是正事,说正事之前,得说点闲白儿。不认识?陌生人?没有共同语言说闲白儿?那就说菜嘛。
太监随意夸了几句临川地面平静,人杰地灵,父母官持政有方,捧了捧知州等人,知州等人则是侍中累了,辛苦了,为皇上分忧的一些话了。说着说着,话锋一转,那太监朝房顶拱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