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62节</h1>
赵国没有,国力更加强盛的秦国却有,不是很搞笑的一件事吗?
叶孤城一脸深沉道:“你可知道我带你来是为何事?”
嬴政道:“我知。”
他道:“可是为了南岸萧条一事?”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学习过的,秦昭王时期的商旅上书。
叶孤城的教学方法非常先进,他自己可以说是很了解秦国五代以内的君臣问题,君王对臣子提出某条建议作出的回应无论是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他都纷纷记下,然后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说给嬴政听,让他说说自己会怎么解决。
放到未来,就是材料论述,回答得太多,甚至能弄出一个固定的模版。
但是这时代不一样啊,叶孤城估计是弄出这问答的第一人来,而嬴政更是一个乖学生,叶孤城问他怎么解决,就绞尽脑汁思考,如果是可以寻找其他材料来参考的家庭作业,他更是会为了交出满意的答卷而不停地寻找先例。
几乎与在朝廷上处理朝政没什么两样了,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能被叶孤城当成了例题的都十分高难度。
若这些问题都能给出完美解答,嬴政的政治能力绝对能向上拔高一个层次。
然后在渭水南岸,叶孤城又出题了。
他道:“秦昭王晚年,蔡泽同山东六国商社联合上书提出‘渭南开禁,兴建沟洫,拓展农田,以为山东移民垦荒之地’的方略。”
他看向嬴政道:“你说这方略究竟应不应该实施,而当年秦昭王为何没有实施。”
嬴政仅仅略作思考就开始回答问题,因为在他看来,这问题并不是很难。
他道:“大父未动,许是因为长平之战结束不久,国力空虚,更愿意守成对六国,所以拒绝开禁,可对?”
他抬头看向叶孤城。
叶孤城点点头道:“不错。”
他又道:“还有一个问题。”
嬴政笑道:“让我再想想吧!”
竟然做出了少年人特有的,想要顽皮撒娇的姿态。
事实证明,叶孤城其实还挺吃这套的,竟然就让他多思考了一会儿。
然后嬴政就给出了答案。
他道:“我若当政,渭南定会开禁。”
叶孤城道:“且细说来。”
嬴政道:“虽是开禁,我却不同纲成君所说,令渭南拓展农田,令山东移民垦荒。”
他道:“这里河道窄短,河流湍急,天生就不是耕种的佳地。”
他虽然不是很懂农耕,但也能看出来,如果想在这里耕种,必须耗费几代人的努力,说不定还不能取得好结果。
嬴政想,真是坏了得天独厚的好地势。
叶孤城眼皮一条道:“你待如何?”
他猜嬴政会给出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好的答案。
果然,他自信一笑道:“以我之见,渭南宝地,当一分为二。”
叶孤城来了点兴趣。
嬴政道:“灞水两岸多栽种柳树,环境清幽,又与渭水有段距离,我看这里,最适合建学宫,环境清雅,又不是幽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虽然说是渭水南岸,但这里也有一条自己的小河流,名为灞水,灞水像是渭水的分支,在末端同渭水会和,所谓的渭南其实分为两个地方,一个就是灞水附近,还有就是与北岸遥遥相望的大片土地。
相较于大片土地,灞水附近确实离得有些远,也过分安静了些,并不适合让给商旅做经营。
但就如同嬴政说的那样,虽然不适合经营,却是办学校的风水宝地。
叶孤城眼中含笑,显然是对嬴政的言论挺认同,并不打断他,而是让他一次性将自己心中所讲全部说完。
他道;“至于渭南大片空地,不仅能够令山东六国之人开商社,还能让本国的手工艺人来这里营生。”
他眼睛越来越亮:“至于什么做吃食的店铺,还有闻名七国的酒肆,都可以在这开一二店铺,南岸有自然水土养人,即使没有店都有过人愿意来此踏青,可见风光得天独厚。又有这么多可以进行买卖的小店铺,想来就算是他国之人都源于来此一睹渭南的美丽风光。”
就算是叶孤城听了都惊讶,他自认为自己的商业才能还算不错,但也没有嬴政这么敢于想象的,听起来,他似乎是准备借渭南的自然风光,搞出一个商业旅游一体化的景点啊!叶孤城一边听他侃侃而谈,一边竟然想到了香格里拉。
按照嬴政的说法,他们应该大力宣传渭南的自然风光,然后在不影响自然风光的情况下打开商铺,带动此地的经济发展。
至于之前说的在灞水边上开的学宫,是为了弥补秦国无士子的可悲现状,他们如果立刻办学宫,定然是比不上稷下学宫名声教得响亮,即使是能找到名师都无济于事。
所以他们需要噱头,需要宣传啊!读书人还是很在乎学习环境的,要是真的在这里建学宫,他们完全可以打出“最美学宫的旗号”啊!倒时候再挖一两个名师出来,不愁没有人来学习。
说到名师……
嬴政道:“听闻叶师曾在荀子门下学习,不知荀子有无意入秦国?”
兴奋起来竟然开始打自己老师的老师的主意了,真是小兔崽子!
但不得不说,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自信光芒的嬴政,叶孤城的心情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