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必了,还是叫做《大明大典》吧,让后世之人一听,知晓这是大明时编纂的。”允熥犹豫了一下,说道。他承认,听到解缙的建议后他有那么一刻动心了,但最后还是决定放弃。
“官家,自古以来,书集并未有用朝代之名命名的,臣以为,使用大明国号命名此书集十分不妥。”解缙又道。
“那爱卿以为,如何命名为好?”允熥想了想觉得他说的也对,确实没有用国号命名书集的先例,又问道。
“臣以为,《鉴大典》此名更好些。鉴有借鉴之意,此书又是古今所有书籍汇总而成,正和此意。”解缙说道。
允熥又问了一遍才明白他说的是哪四个字。想了想觉得这个名字不错,点头答应:“那称之为《鉴大典》。”不过话音落下后他又觉得不太对,感觉这个名字好像是《建大典》似的。不过他又想了想,觉得还是不改了。即使称之为《建大典》也没什么,反正今世也没有建朝。
“臣马传令重新印制书籍封面,覆盖于原书页。”解缙又马说道。
允熥点点头,低头沉思起来。解缙不知这有什么好沉思的,但也不敢打扰,站在他身旁静静等候。
“解卿,这部书集此时应当有两部,一部是手抄本,一部是印刷本。”过了一会儿,允熥才抬起头问道。
“是,陛下。”解缙回答。
“你传朕旨意,将这部书再印刷六部。”允熥说道。
“陛下,这,为何要印刷这许多?”解缙惊讶的问道。这可是超过万册的书,保存十分不易,而且即使用活字印刷的成本也不低,印这么多做什么?若是需要某部分,印哪一部分成了。
“朕自有道理。”允熥没有解释。
“臣遵旨。”解缙很没骨气地答应道。反正不是自己花钱、自己保存,陛下有旨,自己接着是了。他甚至开始琢磨要接着这个机会将自己喜欢的几册偷偷印一份带回家。
“此事万不可马虎,一定不能印错。印刷完毕后,让校对之人再校对一番。朝廷给他们开两倍的俸禄,六部书都校对完毕后还另有赏赐。”允熥嘱咐道。
“臣必不敢马虎。”解缙又答应道。
见解缙表情十分认真的答应了,允熥点点头,小声自言自语道:“算已有的两部,八部书,应当已经足够了吧,不会再失传了吧。朕不仅印刷得多,而且不会存放在同一地方,而是分散放置于各地,甚至非原之地,应该能够像《四库全书》一般完整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