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了,四周本就幽静,小黄门提着灯笼很快引一人来到这座小亭子。
首先看见的是他被灯光照亮的暗青色袍巾,边角处略有潮湿,颜色稍暗。
给殿下请安。那人双手抱拳作辑,是江湖路数,也未通姓名。
颜似玉也不在意,用男声道:皇上可有什么特别吩咐?
那人答道:皇上命我们暗中寻找废帝旧部加以笼络。
颜似玉一惊,他方才还在想旧部,现在就有人从嘴里说出来,也不知是天意还是颜烨有了探知人心的本事?
他佯作不在意道:废帝旧部中混得最好的当属温文留下的青阳书院,一群书生能有什么作为?
所谓混得好,不如说是太不成气候,入不得达官贵人的眼。废帝倒台后当年的忠臣良将大半被贬谪入狱,青阳书院一群书生却无人与他们较真。
殿下此言差矣。那人虽颔首低眉,通身的气派却似不弱,,殿下在此地的时间太长,莫非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百业士为首,百姓对读书人皆有敬佩信服之心,读书人的口舌虽不及市井长舌者能一传百、百传千,却能带动民间想法,不得不防。
颜似玉心中不以为然。若颜烨只为掌握天下悠悠之口倒是好对付,只怕他有查探自己阴私的本事,叫温文在地下都不得安宁,恁地令人恶心,嘴上敷衍道:先生所言甚是。本宫在废帝旧部中也有一些布置,皇上要你收拢他们,你不妨踏踏实实办,本宫自有办法对付。但你也不可松懈对林松的监视,此人重情重义,当年本宫设计杀害前太守的事万万不能让他知晓。
殿下放心,林松对我推诚置腹绝无半分掺假,对当年的案子也早抛之脑后。颜似玉姿态诚恳,那人也不知他到底听进去没有,更不好再说,转而道,小人今晚受邀去参加董彦的酒席,碰见一桩怪事。
颜似玉心中一动,猜到多半与董彦试探温良有关:说来听听。
郁郁葱葱的竹林,笋子过了春就可着劲的长,细长的竹身本不碍事,无法无天地长起来竟占了好大一片沃土,正午也不见阳光。
竹林深处有一幢三室的竹屋,被竹子拱卫着,秀雅中暗藏锋锐,如隐居的高士等待明主探访。
这一等,就是许多年,竹椅扶手已磨得光亮,青丝染了白,被鲜血浸透的大地也长出了新芽。
终于,有人来了。
来者是个弱冠少年,一袭白衫,背后背一柄长剑,那红色的剑穗随着他的步伐飘荡,更增风流韵致。
他长身玉立,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道:温和求见齐长茂齐夫子。
竹屋内似传来物品落地的声音,继而有个中气十足的声音道:温温和气袭龙斿,薄晚轻云忽便收。颜如花真看得起老头子,竟派你来杀我。
温和微微皱眉,解释道:夫子误会了,殿下对夫子并无恶意。温某也并非奉殿下命令来取夫子性命的。
屋内许久无人答话,半响后那齐长茂才长叹一声道:你进来罢。
温和想了想,将背上的长剑解下放在门外才走进竹屋。
他曾随齐长茂求学,年幼不知事,只记得大哥和三哥是极好的,书本策论都在学生中出类拔萃,而二哥早早去了边关,也在齐夫子名下当了记名弟子,每次回家都被父亲赶来和自己一块儿温书,带着厚茧的手提起笔来也似模似样。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若非情非得已,温和也不愿再将夫子牵扯进朝堂俗事。
京城陷落后大哥和齐夫子等一大批废帝死忠之臣不知所踪,温和最初只道他们逃走避祸,半年后大哥的尸体被人从一所旧宅的花园里挖出来,与他一起被埋在地下的还有数名身份五花八门的瘦弱之人的尸体,身上财物俱都被人窃去,明显是匪徒劫财杀人。但他最近又有新的发现,因被杀者中有一名书生与齐长茂有莫大干系,事关兄长死因,他不得不向夫子求证。
进得竹屋,见屋内极为空旷朴素,也不拘格局,一张梨木方桌边摆三四个圆凳,角落里是一小桌,其上一架古筝色泽光润质朴,显是古物。
徐夫子坐在桌边,背对门口的位置,正好挡住温和的视线,温和更进两步才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古画,他恰巧识得,是百花争鸣图,描述的是数百年前文帝大开言路,在五门邀请群儒辩驳时事的情景,可谓文士鼎盛之时。
你终究还是来了。
齐长茂穿米白色直裾,头发花白,紧紧束在头上,没有一丝一毫不齐整,整个人看上去就像另一幅画,另一张古老发黄的纸,平板得不似活人。
温和心中一痛,道:夫子不必担心,殿下不知您隐居在此
现在他知道了!齐长茂打断他,露出一个浅浅的苦笑,小小的动作牵引,脸上的皱纹都动起来,如死水生波,所有人都变了,你竟仍然天真至此,也不知是福是祸。
知足是福。
温和不管谁当皇帝,也不管过去与将来,他只求快乐今朝。但若为过去之事而不得快乐,他也不吝仗三尺剑,
分卷阅读7
肉文屋/
分卷阅读7
分卷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