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强大的军队,竟然在毫无战斗力的俄国人面前止步不前,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难道,正在指挥这支军队的是一群绵羊吗?列宁格勒打不下来,莫斯科打不下来,现在就连摩尔曼斯克这样一座北方小城也打不下来?我们伟大的山地兵精神呢?我们伟大的海军精神呢?”
雷德尔低着头,自战争爆发以来,很少看见他这个神情。凯特尔、龙德施泰特等陆军将领们亦大气不敢出一口,他们曾向元首保证过只要天气一降温,俄国泥泞的道路便能重新通行,到时候帝国的装甲集群便会毫不停顿的扫过莫斯科,苏联人将不再拥有他们引以为豪的首都。现在,冷空气已经冰冻了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可德国最精锐的部队都还在莫斯科外围以蜗牛般的速度推进,这怎能不让狂妄不可一世的德国元首愤怒?
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希特勒重新审视了囊括北部海域的作战地图,然后大声说道:“莫斯科是必须拿下的,而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也是必须拿下的!雷德尔元帅,帝国最好的战舰绝不能在对付没有一艘像样战列舰的俄国人时损失掉,我们还要用‘提尔皮茨’号和‘俾斯麦’号组成最强大的舰队逼迫英国人放弃最后的抵抗,并让美国政府认认真真的考虑卷入这场战争的可怕后果!所以,海军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提尔皮茨’号,让它顺利返回德国并彻底修好它!”
一贯对阿道夫.希特勒毕恭毕敬的雷德尔,这时候哪敢说半个不字,然而这位拥有基尔大学名誉博士头衔的海军元帅绝非等闲之辈,他清楚以手中现有的力量救回“提尔皮茨”号的难度,亦知道不论俄国人还是英国人莫不想置这艘德国超级战列舰于死地。
在离开会议室时,雷德尔表情之严峻,堪比最初得知德国将要发动战争、德国海军必须和比自己强大三倍以上的英国海军对抗时的情形。那时候他竭力劝说希特勒耐心等待海军“z计划”的完成,好让德国海军有同英国舰队抗衡的实力,但希特勒拒绝了他的“好意”,这一次,他同样是别无选择的。
由于希特勒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距离前线较近的“狼穴”指挥全局,雷德尔因而带着海军参谋部的主要人员入驻了这处位置隐秘的指挥部。在之后的海军参谋部紧急会议上,他从高级参谋们那里得到的依然是消极的意见:沙恩霍斯特姊妹舰远在大西洋深处,“俾斯麦”号虽然已经修复,但尚在设备调试阶段,短时间内能够向巴伦支海域增援的,便只剩下停留在本土或挪威港口的轻型舰艇,可即便拿出最后的全部家当——2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和30艘左右的鱼雷艇,对于已经搁浅的“提尔皮茨”号却依然是无计可施的,何况还需要面对之前就已经蠢蠢欲动的英国本土舰队?
正当雷德尔再次陷入困顿中时,罗尔夫.卡尔斯上将从基尔海军基地打来电话,这位德国海军航空兵的主要缔造者、德国海军第二副司令,也是雷德尔多年的老搭档,提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观点:
“或许……我们可以转守为攻,利用‘提尔皮茨’号的困局创造一个机会!”
“困局便转机?”雷德尔问。
“是的,以目前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假设英国和苏联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军事联系,而‘提尔皮茨’号受困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伦敦,而英国海军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目前唯一可以阻止他们尽快出现在巴伦支海的,或许就只有眼前这场持久的暴风雪了!”电话那头的卡尔斯看来早已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他斩钉截铁的说道:“与其被动的坐等敌人到来,不如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天气情况理想的话,我们可以在挪威北部集中部署大量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天气不太好的话,我们也可以把潜艇尽可能的集中起来使用!”
“这在理论上确实可行,然而……”雷德尔欲言又止,如今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都归由颇受阿道夫.希特勒器重的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指挥,这位出色的潜艇战术专家眼下并不在“狼穴”,而是以法国的布雷斯特为指挥部调遣庞大的潜艇部队围剿英国的海上航运线。由于新探测设备的采用和战术的改进,最近一段时期德国潜艇部队已经逐渐扭转了英军采用护航体制之初的不利局面,连续四个月潜艇部队的战绩总数都超过了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在德国元首面前的吃香,也大大提升了邓尼茨在海军的地位,尽管他目前还只是海军上将军衔,却已经获得了和许多资深将领平起平坐的资格。实际上,就连雷德尔也不能随意越过邓尼茨直接指挥潜艇部队。
过了片刻,雷德尔道出自己另一方面的顾虑:“然而……可恶劣的天气同样会影响潜艇的正常活动!”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提尔皮茨’号也就不会被苏俄潜艇打伤了!”卡尔斯在电话里说道:“既然俄国人的潜艇和鱼雷都能使用,我们为什么不作出尝试呢?我们总不能让无法移动的提尔皮茨号加上两艘巡洋舰去和整个英国舰队打一场传统的炮战吧!”
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雷德尔说道:“好吧,我这就打电话给邓尼茨将军,看看他能否解决这个大问题!”
“这可是一个关系到海军未来的大问题!”卡尔斯加重语气说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a href="http://"" target="_blank">http://"</a>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