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38章 芥子气</h1>
王卫华举着手中的望远镜,隐隐约约看到远处的俄军工事里,有两名俄军士兵跌跌撞撞的跑了出来,但是刚刚跑出两步,便一头扎倒在地,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那两名俄军士兵在地上痛苦的挣扎着。
“这就是最新研制出的毒气弹!”王卫华满脸震惊之色。
“不错!这就是我们最新研制出的芥子气毒气弹。”旁边的任超放下了望远镜一脸严肃的说道。
芥子气即 ββ-二氯二乙硫醚(dichlorodiethyl sulfide)战斗状态有蒸气、雾态和液态,通常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其具有挥发性,有像大蒜,芥末的味道。芥子气接触人体的皮肤、眼、呼吸道、消化道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较大剂量芥子气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后可致全身吸收中毒,因此芥子气中毒的临床表现呈多种多样。1822年,德斯普雷兹(despretz)发现芥子气。1886年,德国的迈尔(meyer)首次人工合成纯净的芥子气;他发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气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
芥子气是一种烷化剂,吸收后一部分经体内代谢转变为无毒或低毒产物,一部分与体内多种生化成分如dna、蛋白质、酶等起烷化反应。dna烷化后分子结构被破坏,细胞有丝分裂障碍,影响细胞增殖。rna烷化后,影响氨基酸缩合,导致蛋白质代谢障碍。因此增殖旺盛的组织细胞对芥子气最敏感,剂量大时出现细胞核碎裂、核崩解和细胞死亡。
由于细胞死亡,引起组织炎症、坏死和后期的修复反应。细胞分裂活跃、代谢旺盛的组织,如淋巴组织、造血组织、肠上皮组织及睾丸造精组织对芥子气较为敏感。中毒后淋巴器官萎缩,骨髓造血组织破坏。造血细胞减少或消失,肠黏膜上皮和腺体细胞核浓缩碎裂,绒毛水肿、坏死、黏膜脱落,黏膜下炎症、出血,导致腹泻、便血、水及电解质丧失,严重者可致休克。剂量较大时中枢神经系统呈现“中毒性脑病”的表现。
历史上大规模使用毒气武器,是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首先使用榴弹炮发射毒气炮弹,当时使用的是催泪瓦斯乙基溴,后来因为材料稀少改为了氯丙酮。1915年1月31日,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首次大量使用了催泪毒气弹(数千枚毒气弹被发射到法军阵地)。但由于当地的天气,并未产生预期影响。1915年光/气与氯/气的混合化学武器在实战中被英军使用。1917年芥子气被引入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冲突中。
而早在几年前,任超便已经密令有关部门,开始秘密研制化学武器。而这次投入战争的芥子气毒气弹,便是最新研制成功的化学武器。对于对俄军使用毒气弹,任超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战争本来就是十分残酷的,再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根本没有任何的道义可讲。战争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胜利,为了能够取得胜利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战争本来就是这样的残忍,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这也太厉害了!”王卫华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
“那当然,绝对的大杀器。”任超冷笑着说道。
“俄国人应该没有这种大杀器吧?”王卫华心有余悸的问道,毒气弹的巨大威力已经将这位帝国上将深深的震撼住了。王卫华很快想到,我们既然可以用这种武器对付敌人,那敌人也可以用这种武器对付我们,如果敌人也同样装备了这种大杀器。那后果不堪设想呀!
“据朕所知目前没有。”任超随口说道。
“俄国人没有,那英国人,法国人还有德国人。他们有吗?”王卫华接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