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都忙,都不怎么有空管我。”叶琴嫌弃道,“你说换你是跟爹还是跟妈?”
文嘉笑了笑,答案不言而喻。几乎是同时,文嘉也想起了周晏丛,她想,他当初在凤州山区里过的是什么生活呢?
-
近两个小时后,两人抵达了凤州的一个小镇。
甫一入这个镇子,沿着新修好的路往下开,便能看见几幢已经人去楼空的旧时建筑。而在这些楼房的外立面上,那些原本用鲜红的漆粉刷的大字标语,已经在风雨和时间的侵蚀下褪去了原有的亮丽,变的斑驳而残缺。
“这里应该是原来的一个区,但具体是做什么的,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叶琴看向窗外,向文嘉介绍道。
文嘉近乎着迷地抵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的景致,时不时有相似的建筑闪过,皆是时代的印记。文嘉忍不住开始揣测,当时周晏丛生活在这里的时候,是住在其中的哪一栋楼呢?
思及此,文嘉拿出手机,给周晏丛发了条短信。
文:周先生,我来凤州啦!
-
收到文嘉短信的时候,周晏丛刚从车子上下来。他读完内容,微微挑了下眉。
正要回复,面前这栋住宅楼某一层的窗扇从里面被推开了,他抬起头,看见一个头发半白的老人正在向外探望。
很快的,老人也瞧见了他,对他微微一笑:“晏丛来了,怎么不上楼?”
“马上。”
周晏丛收起手机,准备待会儿再回复。他从后备箱里搬出两个大箱子来,一起带上了楼。
老人早就瞧见了那两个箱子,站在屋内敞着大门等周晏丛上来,两人一照面,她便嗔怪道:“昨天在电话里怎么跟你说的,叮嘱得好好的,还硬带了这么多来。”
“这已经是精简过后的了。”周晏丛放下箱子,说,“照我们家老太太原先准备的,我都怕您看了赶我出去。”
“我一猜就知道是你妈!”老人将手里早就准备好的毛巾递过去,“她还以为凤州跟二十多年前一样缺吃少穿呐,每回来必定给我带几个大箱子。这下她是高兴了,留我一人发愁吧,因为根本吃不完呐!”
第99章 回忆
周晏丛用湿毛巾擦了擦手和脸,然后又用清水将毛巾洗净,挂在了洗脸架上。
“您吃不完就跟左邻右舍分一点儿,这样逢着您有什么事儿需要别人搭把手的时候,也好开口。”
“可不是这个理儿么!”王书致老人笑着接话,见周晏丛又挽起袖子作势要把带过来的东西给她归置好,她急急阻拦道,“好了,不忙这一时,你大老远过来还没歇一下呢,快来先喝口水。”
得知周晏丛要来,王书致老早就把茶水准备好了,周晏丛也就不客气,随着老人一起到客厅坐下。
边饮茶边打量房屋,周晏丛问:“去年修过之后,这房子没再漏水了吧?”
“没了。”王书致笑摇着扇子,边给周晏丛扇风边说道,“今年眼瞧着下了快一个月的雨了,两个屋角一点儿没湿,可见修的有多好吧。”
“那就行。”周晏丛笑笑,又问,“这才刚入五月,就已经快下了一个月的雨了?”
“可不说么!”王书致皱眉,嫌弃道,“说是秦城那边修地铁动了龙脉,老天爷发脾气呢,这两年每到这时候都是这样,不用管它!”
“那老天爷这气性可够大的,秦城的事儿,都殃及到凤州这儿来了。”
周晏丛玩笑道,王书致闻言也笑了笑,目光落在他带来的两个大箱子上,一时又有些出神。
“晏丛啊,我每回瞧见你大包小包地往这里带,就想起以前还在沟里那会儿。那时每次有人上外面出差,也是十几二十个的包袱往回拎。”
王书致低声道,周晏丛也随之陷入回忆。
当下,周晏丛所在的,是一个名叫王书致的退休老教师家中。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实朴素的花甲老人,真要论起来,却是“大有来头”。她是凤州第一所航天子弟中学的校长,而她的丈夫则是国内有名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杨锡恒。
凤州对于周晏丛来说,是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之所以爱,是因为这是他曾生活过十几载的地方,从出生到上初中,人生的近二分之一都是在这里度过,与他敬爱的父母一起。而之所以恨呢,是因为这里又是他父亲逝去的地方,缘于一场突来的洪水。
十几年前的夏夜,凤州山区里突然下起了暴雨,连绵不绝的雨水致使嘉陵江水位不断上涨,最终冲破堤岸,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航天基地所在的小镇席卷而去。彼时大家都在梦中,被洪水惊醒之后纷纷开始自救,基地内部更是组织起抢险队,抢救贵重实验器材,保护重要财产不受损失。
当时,周晏丛的父亲周培钦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他将家里安顿好了之后,便投入到抢险救灾的工作当中,连同隔壁的杨锡恒一起,充当志愿者去各厂区巡逻,检查房屋、设备和器材的受损情况。是夜,他们最后去的一站是一个早已被腾空的厂房,这里临近河边,地势较高,受损看上去并不严重。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由于大雨和河水的不断冲刷,这个高台的地基差不多已被凿空,稍不注意踩上去地面就有可能会塌陷,人也会因之卷落水中。
彼时周培新和杨锡恒想着只看一眼,毕竟这里也算不得重地。可就是这一眼,让他们登上了那个早已失了根基的高台,几乎来不及呼救,就立刻随着坍塌的台面被卷入了下方的水中,然后瞬间被高涨凶猛的洪水吞没,不知去向。
基地的人找了他们三天三夜,最后只带回来一条皮腰带,是杨锡恒的。至于两人的尸体,至今未见踪迹。他们被永远的葬在了滔滔江水之中。
回过神来,周晏丛听沉浸在回忆之中的王书致仍在轻声讲述道——
“有一年,你爸跟你杨叔叔回燕城去开论证会,回来的时候带了快两百个包。我记得那是最多的一次,快到站的时候你杨叔叔发愁这么多包怎么带下车,光是从行李架上挑拣下来都不容易。你爸爸灵机一动,站起来在车厢里喊了一句,大意是请车厢里的其他同志把自己的行李先从架子上取下来,等他们下完车之后再放上去。然后,等车到凤州站的时候,你爸和你杨叔叔一人一边,把行李架上的包裹都‘扫荡’下来,扔给站台上接站的同事。就通过这种办法,你爸和老杨一个不落的把两百个包带了回来,可把基地里的人给高兴坏了。”
王书致说着笑出声来,周晏丛听着也微弯了唇角。
那是将近三十年前的旧事了,那时一帮知识分子听从国家的号召来到凤州的山沟里,缺吃少穿地研制国家重器。平时最大的期盼就是基地里有人去大城市出差,能给带回来不少山沟里买不到的东西。每到这时,大院里的每家每户都像过年。然而现在说出去有多少人会信呢,他们这些堪称国士的人,竟过过这种苦日子?
“所以——这就是您为什么每回总不让我给您带东西么?”怕看到他大包小包的样子,想起曾经的杨锡恒?
周晏丛看着王书致,轻声问道。而老人此刻嘴边的笑也已凝固,她低头出着神,不知在想什么。
周晏丛忽然觉得这样的沉默让人有些窒息,他轻吐一口气,说:“阿姨,其实您在这里守得够久了,眼下您岁数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我妈几次提出接您回去,您却都不答应——”
“我不能答应!”王书致打断周晏丛的话,眼神坚定地看着他,“我要想走,哪里不能去呢,便是不去燕城也能就近去秦城。可我为什么不走?因为你杨叔叔和你爸爸都还没回家,我不能让他们回来了发现家没了!”
“阿姨——”
周晏丛心中有种难言的痛,他看着面前一脸皱纹的老人,心想到底是什么使她变成这样。想她当时也是那样的青春靓丽,留学归来,揣着满腔抱负陪同丈夫一起扎进了凤州山沟。后来丈夫逝去,基地也搬出了凤州,她却固执地留在这里不走了。
那时有多少人劝她,甚至他的母亲程静纯哭着求她,王书致都不松口。她坚决又温柔地要为离去的丈夫和好友留下这样一块天地,好引导他们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