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走入了灰白头发的学者队伍,一个个的打着招呼。
周围人都显的颇为客气。
当众宣读的论文已经结束了,礼堂里的观众似乎一点都没有少的感觉。
大家纷纷的涌向杨锐,问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记者们才走空了,成群的意大利人和美国人又开始为占据前列,险些打了起来。
“白痴警察。”西西里人恨不得用剃须刀将对方的喉管割出来。
“如果是在美国,你们现在已经冻在停尸房了。”揣着FBI证件的美国人更怒。
杨锐始终笑容满面,口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名片。
但是,对于任何形式的招揽,甚至是经费提供,他都保持了十足的谨慎。
在场诸人也不能逼迫,很快,他们就将精力放在了身边人上。
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动,在某些时候也是颇为诱人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像是加拿大骑警,平时就很不容易接触到日本警察厅。
而来自日本的大佬,对澳大利亚的组织形式也充满了好奇。
此时此刻的斯德哥尔摩大学,洋溢着欢快的学习气氛。
“各位,各位。”休斯顿终于挤到了杨锐身边,道:“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外面的大厅登记一下信息,我们会在稍后将今天的论文,以及杨锐先生的论文全集,寄送给大家,没有收费。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的论文宣讲结束,感谢大家……”
休斯顿艰难的将杨锐从礼堂中带了出来。
在场的学者和机构代表们,没有了围观的核心,三三两两的散步而出,大部分都在门口留下了自己的收件地址。
杨锐从后门出来,也是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奇怪的问休斯顿:“论文全集是哪里来的?我不记得我有准备……”
“我帮你准备好了。”休斯顿认真的道:“杨锐先生,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需要了解您的时候,他们是会从头到尾的进行的审查的。”
如果是有论文造假的历史的学者,即使最新的成果做出花来,也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
诺奖委员会对诺贝尔奖的维护,是珍若生命的。
他们的生命价值,也就体现于此了。
杨锐看了休斯顿一眼,过了几秒钟,笑了出来,道:“有这么明显吗?”
休斯顿笑笑道:“每名学者都想拿诺贝尔奖,尤其是来瑞典的那些。只不过,有些人是臆想,有些是妄想。您听说过诺贝尔奖臆想症吗?”
“还有这种病?”
“是莫诺说的。”休斯顿指的是1965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他说,诺贝尔奖臆想症折磨着可能就要得到诺贝尔奖,以及自认为就要得到诺贝尔奖的人,然后,他们就要以此为中心来生活了。所以,诺贝尔奖对科学很好,对科学家很糟。”
杨锐咳咳的笑了起来,笑着笑着也是心生感慨,过去几个月,他的生活也确实是以此为中心来规划的。
虽然并不后悔,但不得不说,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至少不是一名学者健康的生存状态。
“杨锐先生,如果您愿意的话,请让我来帮助您吧。”休斯顿现在才说出来,也是因为刚才的活动成功了。
杨锐微笑,道:“你的生活和科研,也会因此而变化吧。”
“杨锐先生,您也许不知道,在瑞典的科学家有两种人。”
“哦?”
“一种是喜欢诺贝尔奖的,一种是想要得诺贝尔奖的。我是喜欢的。”休斯顿的直言自己对诺奖毫无野心。
事实上,大部分的学者对诺奖都是没有野心的。
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野望,对科学家来说,就像是小学生高喊我要做科学家一样渺茫。
不过,身为瑞典人的好处在于,他们虽然很少有机会能染指诺奖的奖牌,却能很轻易的浸泡在清洗诺奖奖牌的池子里。
休斯顿望着杨锐,有些心绪不宁。
杨锐思考了好一会,道:“我原本的计划,是邀请一些瑞典的学者,回到中国进行一系列的访问,如果让你参与进来的话,你想怎么做?”
“我可以帮您邀请恰当的人选。”休斯顿露出欣喜的笑容,立即对杨锐介绍道:“大部分的瑞典学者,都会常年的提名一名科学家,他们主要是为了减轻提名诺奖获得者的负担。这些学者的支持是很难获得的,也没有必要,我可以为您选择更恰当的学者……”
杨锐细细听着,在休斯顿做出进一步说服之前,伸出手来,道:“好吧,一切都麻烦你了。”
休斯顿大喜过望,紧紧握住杨锐的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