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效应》则挑战另一个丝毫不讨喜的题材,郭采洁饰演的大学新鲜人,被戴立忍饰演的音乐系教授性侵害,带来校园内外的一阵风暴。王维民也是跟随杨德昌的子弟兵之一,他将这个有可能陷入刻板印象的题材驾驭得颇具水平,尤其后半段集中于几个女性间复杂情欲权力关系的法庭戏码,至少维持住高潮迭起的戏剧张力,成就了台湾电影少见的社会写实议题。
其他几部新导演的作品则都还不够成熟。《加油男孩》看得出是糖厂出钱拍的植入性营销电影,也有迹可寻受到《海角七号》的影响,可惜音乐性不足,人物内在的冲突又过于牵强。
《原来你还在》谈的是有关人与信仰之间的两难,描写假喇嘛介入一对丧子的怨偶家庭之间,最后各自获得救赎的故事,题材深具特殊性,结果拍出的精神与情感力量都很有限,可惜了陆奕静与黄河两位演员的卖力演出。
李鼎的《到不了的地方》拍的是两名年轻人的机车之旅,虽没有前作《爱的发声练习》那样活在另一个世界般的不忍卒睹,不过却还是充斥着无病呻吟式的情感伤逝。
至于《废物》和《山猪温泉》,前者讲城乡差距的感怀,后者描摹失去亲人渐渐抚平伤痛的心路历程,两片都充满诚意地为台湾土地发声,却也皆因执行预算极少的压力下,只维持了基本面的局限。
《时下暴力》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轻电影人合力集资拍摄,以阿瑟·米勒(Arthur~Miller)经典剧作《熔炉》(The~Crucible)为蓝本,让这部经典舞台剧的文本与现代校园里的改编版本交相呈现,结果两者间看不太出对照的必要,反而是互相扞格的矫揉造作,演员表现也出现了过度舞台化的尴尬。
另一部同样被舞台原典给困住的电影,则是改编自李国修经典剧作的《极光之爱》,因应从舞台幻觉转至电影的写实性,剧本未见适切的改编,当北极没有实景拍摄,失恋的痛苦也只诠释出不痛不痒的哀伤之际,这部电影注定要走向失败的命运。
在纪录片领域,2014年仍有几部纪录片“挤”进了院线体制映演,不过已不复见2013年的风起云涌,唯一大幅上映的纪录片,大概只有任贤齐执导的《妈祖乃台湾》,不过这部影片整体来说只“跟”上了妈祖绕境台湾的宗教狂热,深度广度皆不足,与其说是纪录片,倒不如说是台湾电视上流行的“行脚节目”的大银幕版。因此话题虽然不小,但票房与口碑都未竟理想。
另外几部也都只有以邰北为主的极小型规模上的影片。《战酒》以金门酿造高粱酒的历史背景拉开时间轴线,却只成就了宛如歌功颂德般的流水账与植入性营销,也很难列在纪录片的美学范畴中讨论。
最后,真正具有高水平表现的纪录片,大概只有《筑巢人》和《余生:赛德克·巴莱》两部。走过2013年《十二夜》与《看见台湾》的繁荣假象,台湾纪录片终于也回归到常轨状态,不再被视为可以任意操作成民粹主义式的热卖商品。
《筑巢人》是2013年台湾电影节的百万首奖得主,延宕了几乎半年余,才终于有机会上映。这部长度不到60分钟的纪录片,用灵活且自觉的镜头观点拍摄了自闭症儿子与照顾他的单亲父亲之间那难以言说的紧绷关系。在贴近与冷眼旁观之间,沈可尚掌控了精准的调度,让这份残忍与不堪赤裸裸呈现在你我眼前,却又维持住对被摄者应有的观照与尊严,撼动人心的力量极其强大。
《余生—赛德克·巴莱》则像是剧情片《赛德克·巴莱》的完整补充,它娓娓道来赛德克族人的过去与现在,甚至连日本人的观点亦有细腻陈述,加上美丽如诗般的摄影音效,俯仰天地,让一切回归纷扰以外的真实世界。
杜星河没想到康康对于台湾纪录片市场都有研究,显然,这个年过不惑的大哥是真的想好好的在电影领域中做出一番成绩。杜星河也真心想帮康哥一把。
这天喝到最后,杜星河喝的也有点多了,他向康哥许下承诺,如果公司那边允许的话,他愿意出任康康下部电影的男主角,来助康哥未来能一炮而红,他很欣赏康哥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