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接到李世民的口谕,缓步走出文班,站立在杜如晦身旁,双手拿着笏板,道:“臣定不负圣望。”
说完,房玄龄因为之前萧瑀讥讽杜如晦的话语,出于避嫌继续说道:“宋国公,房某虽然也是何足道的师长,但此事一定秉公而断,给萧驸马的在天之灵一个公道。”
此言一出,李世民微笑点头,萧瑀眸中闪过一丝寒芒,虽然不确定房俊就是何足道,但之前房俊唆使候霸林、尉迟宝林痛殴萧锐这笔账,确实被他算在了房玄龄头上。
见房玄龄在满朝文武面前许下承诺,一众知晓房俊化名机密的大臣叫苦不迭,唯独长孙无忌嘴角微微上扬,眸中诡谲之色转瞬即逝。
“老伙计这何必把话说得如此绝对呢?等到殿试过后,琼林宴上见到何足道,只怕你哭都找不到调门了!”
“坏了!房丞相为人秉公执法,若是殿试期间提调何足道协助查案,到时父子察院相见,我那小友的化名岂不是要被戳破?”
“玄龄兄,你这又是何必呢。若是殿试之后,房俊被押到察院受审,到时你们父子如何对面?说来确是怨我,当初为什么要提出让房俊冒充我的外甥进入国子监呢?!”
杜如晦、马周、秦琼三人暗自叹息,可乐坏了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房玄龄!老倌儿!房俊不是何足道便罢,若是何足道...哼哼,少时定叫你羞愤之下气死在察院之中!”
李世民任命过魏征、房玄龄二人作为主审后,含元殿中的吵杂之声这才被压了下去。
一时间,萧锐之死一案竟从两位主审变成了四位主审,跟重要的这四位主审全都是国公重臣,当朝三位宰相更是齐聚在内,唐太宗要查明萧锐死因的决心已经完全表露了出来。
李世民此举一方面是要借助此事重新平衡朝中党派的争斗,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萧瑀表明自己的立场,好安抚西梁萧氏一族,毕竟眼下的唐朝外患未除,急需得到各大门阀的支持,若是因为此事引起豪门的不满,对即将与突厥展开的战事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等到房玄龄、杜如晦众人返回朝班,刚刚站稳脚跟的长孙无忌,又再次走出了文班之中。
长孙无忌手持笏板,奏道:“启禀万岁,微臣受圣命审理萧锐一案,但怎奈对于察院诸多事务有些生疏,所以斗胆保举一人协助查案。”
此言一出,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全都将视线对准了站在文班末尾处的蔡少炳。
“无忌保举之人,莫非就是蔡文书?”李世民抚髯仔细思忖,联想到马周较为偏向杜如晦、房玄龄二人,不由对长孙无忌的提议升起了一丝赞同之心。
长孙无忌心事被看破,鞠躬道:“蔡少炳办事得力,且在察院任职已有数年,微臣斗胆请万岁恩准。”
心存平衡朝中党派势力的李世民,联想到“何足道”即将为官入仕,出于对“何足道”与长孙无忌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随口便同意了长孙无忌的保举,算是默认长孙无忌提拔同党的行为。
“即日起任命蔡少炳以为监察御史,与马周一同协助四位主审审理萧锐一案!”
宣过圣旨,蔡少炳走出文班匍匐跪地,直到此时,这位一直苦求上位却不得的酷吏,终于正式踏入了仕途当中。
李世民任命过马周后,长孙无忌看向房玄龄、秦琼二人,忽的灵光闪现,竟自说出了一句令杜如晦、秦琼等人心惊不已的话儿。
“启禀万岁,既然何足道探亲回程,就应该叫他与房俊在文庙义结金兰,若是再拖延下去恐怕误了万岁之前下过的圣旨啊。”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禀告,这才想起了之前自己下到秦、房府中的圣旨,“无忌不说朕倒险些忘怀了,之前确也曾下旨命何足道与房俊金兰结交,眼下他们二人既然都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