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604节</h1>
看戏要有个台子。可那里人群围着的地方中间没有搭建起高台子,只有一辆手推车。但是同样是“看戏”的一种。宁云夕告诉孩子们:“是拉洋片。”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始于宋朝,到未来几乎绝迹了。所以现在能现场看到拉洋片,宁云夕是很兴奋的。
听宁老师这样一说,好奇的孩子们早兴高采烈地冲过去了。像朱玲玲和孟晨橙孟晨峻跑得快的,冲到前头一股劲儿从人群中间挤了进去,看到了手推车上的大箱体,那好比一个戏台一样。
拉洋片可以单人表演也可以双人表演。现场上演的是双人。一师傅一徒儿互相搭配。
手推车上摆着的长板凳可以叫做戏台前面的观众席了,早就坐满了人。只因今天公园人多为患。
找不到位置坐的孟晨峻只好站立着,站在妹妹和朱玲玲身后,免得她们两个女孩子被人挤。
小四叔小姑姑他们跑得快。磊磊追不上是一回事,另一回事他的小脑袋现在牢记着爸爸交代的话了,妈妈的腿不好,他不能撒野害妈妈去追他。
小手牵着妈妈的手,磊磊一步一步认真地走着。
孟晨逸更不可能跑,走在大嫂和孩子后面像个骑士一样拎着包。
小谷奶奶却是带着孙子跑起来。不跑不行。刚才吃饭那一落后差点没饭吃,小谷奶奶更不敢落后了。香香爷爷看小谷奶奶跑,抱着孙女习惯地跟在小谷奶奶后面跑起来。
最终,只剩下宁云夕他们三个不紧不慢地走着。
固然很想过去看个热闹,但是,公园里的风景处处美好,没有必要去挤。
咚咚咚!
观众来了很多。拉洋片的师徒们开场表演了,敲了敲开场的锣鼓。
宁云夕他们刚好也走到了那儿。孟晨逸将小侄子举起来,磊磊坐落在个子高高的二叔怀里,小眼睛一点都不费劲儿看到了前面的戏台。
表演的徒弟一拉绳子,箱子前面的布帘拉开以后,出现了一幅画。站在画旁边的师傅用着浓郁的嗓音开始唱起来。
所有观众惊呆地听着他哼唱。箱体上一幅幅画面的变动勾画出了一个故事来。
第1968章 【1969】拉洋片2
“好比连环画一样。”孟晨峻说。
“可比连环画好看。”孟晨橙道,“他唱得好好听。”
小丫头是天生会唱歌的人,自然地从心灵上能感受到民间艺术音乐的唯美。
孟晨峻看看妹妹小五,这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和妹妹好像隔得好远起来。妹妹好像站到了前面的戏台上一样。
朱玲玲一样听不出大叔唱的是什么。大叔唱歌词时嗓音太浓了,带着严重的地方口音。她唯一能听出的是大叔哼的调调儿。所以她和孟晨峻一样对小丫头只能敬佩着。小丫头这样都能欣赏出来他们欣赏不出的水平。
这个戏唱的绝对是好的。师傅唱到中间休息的时候,场下的群众哗哗哗地拍着手掌心,掌声雷动。
香香爷爷大吼一声:“唱得好!”
可见香香爷爷是懂得欣赏这个东西的。小谷奶奶撇下嘴。要说到这个拉洋片,她年轻时也看过的。五十年代的时候,全国到处吹起起一阵拉洋片的风,那时候上演的都是建国以后的新片新曲。香香爷爷估计是在那个特别的时期和她一样看过的拉洋片。
宁云夕站在儿子旁边,看着儿子目不转睛地望着前面的表演,问:“看得懂吗?”
磊磊转过小脑袋,对妈妈点点小头:“画画。”
这娃子充其量只能看到箱体上那些画里画的最简单的东西,山,水,人像画之类。
“你喜欢画画。”宁云夕笑着,和儿子逗趣儿,“可你画的不好。”
妈妈坏,居然当着面说他画画无能。对此,磊磊向妈妈强调:“我现在画圆画的很好。二叔教的我。”
孟晨逸一排汗下来,不知道怎么和小侄子说好,他教的那不叫做绘画艺术。
“等会儿妈妈带你去看什么是真正的画家。”宁云夕对儿子说,“免得你以为你画圆是画画了。”
儿子理科学得好是一回事,可艺术熏陶同样需要培养的。不能说只会数学其它啥都不懂了。像老二,还是武侠小说粉丝呢。
看完拉洋片。孩子们一路走着一边议论刚才的表演。师傅们唱的东西孩子们听不懂,箱体上好像连环画的东西变成了孩子们口上的津津乐道。
朱玲玲和孟晨峻为了箱体上某幅画上画的是什么争执起来。
“那画的是湖,我知道,是我们老家的那个湖。”孟晨峻说。
“才不是呢。我们老家的湖上哪有桥。我估计是课文里写的卢沟桥。”朱玲玲指出。
“问问爷爷吧。”孟晨峻提议。只知道刚才表演的时候,香香爷爷叫着好应该是听懂的。
香香爷爷见他们两个孩子望过来,流出了虚汗,其实他也听不懂,他叫好是觉得师傅唱歌的嗓子好。民间艺术这个东西叫做艺术,真不是让一般人都能看得明白的。一般人叫好,也是出于香香爷爷这样的心理。你想看个电影叫普通人写个影评都难,是不是。
“你听不懂你还叫好?”小谷奶奶看出了香香爷爷表情上的猫腻,说。
第1969章 【1970】拉洋片3
香香爷爷脸膛红着,忽然一个灵光闪现,转头问宁云夕:“宁老师,你知道那画的是哪里吗?”
如果老师都听不懂,他这个老头子绝对有台阶可以下了。
可惜宁老师真看出来了,说道:“那是西湖上的桥。”
香香爷爷一阵错愕,指着她说:“你不是教数学的吗?”怎么连艺术类的东西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