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0812、截杀汪伯彦</h1>
汪伯彦,北宋最后一任相州知府,秦桧就是他的外甥。
奸臣并不是天生的,有一个曲折复杂的变迁过程。
汪伯彦曾经也想有一番作为,小皇帝赵桓登基之后,专门召见汪伯彦。
《河北边防十策》,就是汪伯彦给小皇帝赵桓奏对的内容,说明他对边防事宜有过一些思考。否则的话,不会皇上一问起,他就立即滔滔不绝一大篇。
去年十月,完颜宗望攻陷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小皇帝赵桓下诏迁真定府于相州,溃退下来的部队由汪伯彦统领。
完颜宗望攻陷真定府之后,命令完颜当海、完颜宗弼(金兀术)南下试探了一下,结果遭到岳飞所部的迎头痛击,而且宗泽的后续部队也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增援前线
完颜宗望一看磁州很难通过,所以灵机一动,命令完颜阇母率领主力部队掉头向东,一个突然袭击拿下了恩州。然后逆流而上夺取大名府,就来到了相州的东面,和汪伯彦的五万大军隔河相望。
奸臣虽然不是天生的,但是他的一举一动却有征兆,汪伯彦就有征兆。
汪伯彦手下的五万人分为三部分:上任后招募的土兵、北面败退下来的杨惟忠所部溃兵、西面败退下来的种师中溃兵。
虽然都是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但是你要相信一句话:能够在数十万人尸骨无存的战场上活下来,绝对都是兵油子。他们并非一无是处,实际上也有一定的战斗力。
这些溃兵里面有两个统制官:王渊、刘正彦。还有两员小校:韩世忠、苗傅。
当然,这个时候的韩世忠、苗傅还没有出人头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营长,没有什么发言权。
完颜阇母率领六万大军,突然出现在相州东面,锋芒直指滑州一线,京师汴梁已经危在旦夕。
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将领,是一个不惜为国而死的将领,肯定要出兵切断完颜阇母的进兵路线。
可是汪伯彦啥都没干,仅仅命令部队在黄河西岸严阵以待,防止完颜阇母渡过黄河进攻相州。
你这不是胡扯吗?汴梁城就在眼前,完颜阇母又不是吃饱了撑的,他的目标是攻占汴梁城,没事进攻你相州干什么?
毫无疑问,汪伯彦不过是给自己的贪生怕死,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如果把韩世忠换成岳飞,他肯定不会在河西坚守,绝对会渡河袭击完颜阇母。
岳飞性格固执,有时候不把上司放在眼里,喜欢一意孤行,不知道是对是错。
历史上没有如果,韩世忠也不是岳飞,他就没有违抗军令渡河袭击,而是给完颜阇母行注目礼,目送完颜阇母攻克滑州、占领胙城,然后在刘家寺安营扎寨,等候主帅完颜宗望到来。
没有拦截完颜阇母也就罢了,完颜宗望带兵三万随后过来,也没有遇到拦截,那也罢了。
可是,汴梁城被围攻一个半月之久,近在咫尺的汪伯彦居然始终按兵不动,理由是没有接到朝廷的调兵命令。
这个年代没有电话电报,汴梁城被女真鞑子围得水泻不通,朝廷如何发布调兵命令?
即便朝廷发出调兵命令,被女真鞑子截获了,半路上来一个伏击战,你还不得全军覆没吗?
事实上,朝廷发出了调兵命令,东道总管胡直孺接到了命令,结果在半道上遭到完颜斜保的伏击。
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不说,胡直孺也变成了俘虏,后来被完颜宗翰绑在陈州门外示众三日。
不管怎么说,汴梁城周边打成了一锅粥,能够投入战斗的部队,或多或少都露了一小手。
比如说遥远的磁州宗泽所部,岳飞还在和完颜宗弼(金兀术)较量,起码可以说在打仗。
唯有汴梁城北面的相州一片沉寂,距离京城近在咫尺,居然三个月时间啥都没干。
距离京城很近,虽然会但经受怕,但也有很大的好处,那就是消息灵通。
汴梁城周边发生的事情,汪伯彦的斥候兵很快就知道了。
第一个消息,九皇子赵构出城议和,恳请完颜宗望暂缓进兵,结果进入浚州之后突然消失,并没有来到相州境内。
第二个消息,太上皇、小皇帝居然主动出城当了俘虏,皇太后、皇后、嫔妃、宫女、处女近两万妇女被送给金兵。
两个坏消息传来,让汪伯彦的心中顿时产生了几万种念头。
皇帝都当了俘虏,继续等下去就是坐以待毙,所以汪伯彦决定行动了。要行动,就要有动员令,否则五万大军不会听他的。
汪伯彦的动员令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太上皇、皇上同时蒙难,正是我们尽忠报国的时候。现在我命令全军出击,寻找九皇子康王赵构,然后徐图恢复!”
往哪里寻找呢?前往东平府,远离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