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申冷声说道:“你们看到了吗,若是本宫做的,船早就沉了,还轮得到你们在此大放厥词?——你们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走火?”
那人低声和旁边的人说了些什么。易申耳尖,听出大致是“暂时忍下,找他们的大官儿告状”,还有一个说什么找皇帝告状。
这些人用的语言有点像易申前世学的法语,只是发音有些差别。不过原身显然不应该学过这些,所以易申只当没听懂。
找大官儿告状?找皇帝告状?易申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给洋人们点个赞。
大安境内应该没有哪个大官敢给她定罪。至于皇帝……
易申觉得,如果安兴帝知道这事,大概会骂她不应该以身涉险,亲自与洋人交涉吧。
这群洋人挣扎无果,最终被扣上“擅入边境、私自纵火”的罪名,暂时关押起来。当然,出于人道主义,俞行还是给他们提供了干燥衣物。
人被押走的时候,易申听到其中有人忿忿说道:“威廉子爵崇拜东方的文化,你们却这样对待我们,等到子爵的战船到来,你们一定会付出代价!”
易申望着他的背影,陷入沉思:威廉子爵的战船,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那就……留下来看看?
她当即去了海城卫的卫所,让人把知府请来,又让俞行把手下的武官全都叫来。
开会!备战!准备迎敌!
知府和俞行不知道公主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当时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俞行听京城来的千户们讲过公主的骁勇善战,虽然半信半疑,但已经深表钦佩,他虽不信洋人竟敢犯边,却也老老实实地布置下去。而知府表面笑嘻嘻,回去就写了弹劾易申的折子火速送往京城,现已经在路上了。
就是不知等信送到京城,皇帝再派人过来处理,需要多久。
若是到时候公主已经离开……
那可真是件天大的好事!
海城的行商们最近也对公主非常不满,因为他们准备出海的货船都受了影响。最大的港口暂时封闭,出海的船只能绕路,不少人都因此受到影响,已经暗暗地准备往各自的靠山那里送信,问问靠山们能不能管管这个公主。
易申对此全做不知。她只忙着催促几名炮兵修理兴宗时留下来的火|炮——她只带了一门过来,如果“威廉子爵”的炮船很厉害,一门火|炮够做什么的?
不行,绝对不行!
见到几人修理进度缓慢,易申甚至还亲自动手帮忙。在现代的时候,她虽然只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东西,不过兴趣所致,她也找过一些结构图研究过。
有了她的帮忙,不过数日,兴宗时留下来的三门火|炮全部修理妥当。
海城的人心虽然有些动乱,但在巡兵一日紧似一日的严阵以待中,气氛仍是越来越紧张了。
就在一些人忍无可忍,想要去卫所闹事,逼迫易申解开港口的封禁之时,在海上巡查的斥候传回消息,南方海域有数艘陌生船只向海城港方向驶来。
且这些船只上,都设有炮口。
消息传回之时,满城哗然。
第18章.公主生子文18驸马在府外跪求:让我……
京城之中。
安兴帝收到海城知府的折子,在朝会上商议,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文官们说公主跋扈,恣意妄为,以一己私欲使海城黎庶不安,非所为也。
武官们说事必有因,公主乃是皇帝亲女,必不是那等因私废公之人。只是海城卫兵力薄弱,若真有外敌来袭,恐怕公主有伤。因此有不少武官纷纷请战,要求去支援易申。
文官们便又说外敌之事尚不知真假,没看海城知府折子里写的是“擒获夷人数十名,皆不知公主所言之事”吗?
武官们无话可说,于是挽起袖子便打。
安兴帝被众官吵得头疼,索性称病不出,又把知府的折子留中不发。
不过他也担心易申的安全,仍旧额外从海城附近的卫所调人马过去支援,并令齐兴伯领骠骑将军之职,火速赶往海城府,务必保证公主的安全。
然而齐兴伯刚进江南地界,便在驿馆遇上一个来换马的驿兵,从其口中得知了海城大捷的消息——
长宁公主领海城卫、长宁三卫及火器营兵士,击沉敌舰四艘,捕获俘虏百六十名,缴获舰船一艘,火铳十余把,炮三门,金币数十枚,新奇玩意儿若干。
齐兴伯闻讯大惊:“他们怎么这么穷?一百多个人连点油水都刮不出来?”
驿兵骑马骑得头昏脑涨,闻言说道:“这些还有一大半是从海里捞上来的,听说领头的人还是个他们的贵族,真不知道贵在哪里!”
齐兴伯也知道从驿兵嘴里问不出多少东西,悻悻放他去了。然后便迟疑起来:他去海城,是为了增援易申,然而现在易申自己就打了胜仗,那他还去吗?
一息之后,齐兴伯果断作出决定:去!必须去!
自从北边消停之后,他已经十几年无架可打,每天在京城里闲着,几乎要闲出屁来。这次好不容易被放出来干架,怎么可以半路折返?
虽然海城已经大捷无需支援,但是公主是他的侄孙女,侄孙女立了大功,他过去道个喜,怎么了?
于是齐兴伯日夜加急赶往海城——不急不行,驿兵说大捷已经是前天的事情,他去晚了可就一点热闹都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