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58节</h1>
这是一个传达了多种情绪的词,而珍妮居然毫无错误地接收到了他传递来的种种信息:放松、钦佩、欣赏、感激、期待、兴奋……萨尔维和所有英国绅士一样,外冷内热,她猜他心中也许有过许多波澜,但呈现在外的则只有这么简单的一个单词而已。
在这一点上,英国人的国民性和东方文化倒是有些相似,不过珍妮在美国呆久了,她没有掩藏自己的感激之情,“可能这么说你不相信,不过,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对我的演技做出这么明确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指导……我感到你驱散了一直缠绕在我心头的一层迷雾——你的洞察力简直让人吃惊!萨尔维,如果我夸张一点的话,我会说,你简直把我拉进了一个新世界里,让我的表演事业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您太过奖了。”萨尔维显然有些不自在,但还是尽量大方地接受了珍妮的夸奖——在这一会儿,他又有了少年般的羞怯,“事实上,《梦露》也是我事业的新开端,无需多言,你也明白这个机会对我有多重要,在电影这门艺术上,我已经积蓄了很久,我非常幸运,能和您这样心胸极为宽阔、悟性极高的演员合作,《梦露》对我们两人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新开始——”
在摇曳的火光中,他的蓝眼仿佛也燃烧了起来,“而我有信心,我们能把它拍好,把它制作成跨越时代的经典,让梦露和你在整整一代人心里获得永生——我想,只要我们够拼命的话,我们是能办到的……我有这个信心。”
而珍妮呢,在这一刻,她也真真正正、全心全意地相信了萨尔维的话,相信了自己的选择——她为《梦露》找了一个最合适的导演,事实上,她也许是为世界影坛都找到了一个伟大的导演。她点了点头,主动冲萨尔维伸出手,毫不犹豫地说,“是的,我相信你能办到——我相信,我们能办到的!”
年轻的导演握住了她的手,他的眼神在珍妮脸上流连而过,又很快地收了回来,一如既往,他幅度恰当地晃了晃珍妮的手,便结束了这个握手礼,站起身说道,“已经很晚了,我不能再耽搁你的休息,这就告辞啦。”
从他的语调来看,他已经完全又恢复了正常,回到了他的绅士风度之中……
☆、第二百三十八章 梦露的感觉
“这简直是活见鬼!”在《每日镜报》的茶水间里,摄影记者——或者按照人们对他最普遍的称呼,狗仔队谢夫愤愤地吸了一口烟,对他的同事威廉抱怨了起来,“完全不可思议——她已经来伦敦一周了,而我们居然到现在都不知道她在哪!”
“,”他的同事阴沉地应和了一声,“现在全伦敦都快被翻遍了,你听说了吗?《世界新闻报》甚至连肯辛顿宫的内线电话都打通了,他们怀疑杰弗森向王室成员求助,直接住进了他们名下的物业。”
“异想天开。”谢夫不屑地呸了一声,“还看不出来吗?《世界新闻报》已经完全陷入绝望了,他们这纯粹是病急乱投医!”
“也不能说这个猜测没有依据,”威廉倒是若有所思,“王子和她是同龄人,起码接近同龄,我们也的确拍到过王子去看电影的照片,你知道,《第五个莎莉》。而且,萨尔维.图齐?”
“yeah?”谢夫也被点燃了兴致,他站直了身子,深深地抽了一口烟。
“他和威廉在伊顿是同学。”威廉指出,“年纪也差不多,他也许比王子高一两届,我不知道,但他爸爸是王室的亲戚,所以——”
“s……”谢夫叼着烟头,压低了声音,也是恍然大悟,“这确实是条联系——《世界新闻报》把电话打过去了,结果呢?”
威廉耸了耸肩,“他们当然没说。”
报纸之间当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一张照片是否独家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它的价值,在一些日常的跟拍活动中,狗仔队会‘守望相助’,互通消息,但在真正的独家劲爆新闻跟前,彼此也会尔虞我诈,互相封锁消息。最开始,当他们在机场蹲点珍妮弗.杰弗森的时候,在所有人眼里这都是一次很简单的跟拍,所以大家反而能够默契合作,但在珍妮弗已经连续几天不见人的情况下,她的行踪变成了珍稀资源,小报记者们就开始藏私保密了,物以稀为贵,在所有人都知道她来了伦敦,报纸也都在宣传她的新片,以及她和前男友之间令人难堪的分手时,珍妮弗简直就像是离家出走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谁能先找到她,谁无疑就是掌握了报纸销量,成为了这次角逐、博弈的赢家。
“走吧。”把烟头丢进了垃圾桶,谢夫带着威廉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了围巾和帽子。
《每日镜报》不像是《世界新闻报》这么大胆,他们虽然也有买通内线,但只是用来侦测王室内部的丑闻,这种无关的新闻线索并不在对方的服务范围之内,再说,谢夫和威廉也都没有内线的联系方式,他们是专做明星线的,和王室线没有什么来往。即使珍妮弗真的住进了肯辛顿宫或者类似的王家物业里,他们也没有求证的渠道。如果真的是这么回事的话,那么,《每日镜报》就只能是坐视着《世界新闻报》再拿到一次独家报道了。
威廉傻乎乎地问,“去哪儿?难道我们就这么守到肯辛顿宫门外去?”
“别傻了,”谢夫嗤之以鼻,“肯辛顿宫肯定是《世界新闻报》放出的□□,她不可能住在那里——那里太有名了。”
“那我们该干什么去,就那样在伦敦市闲逛?指望着能碰见在人行道上散步的珍妮弗.杰弗森?”
谢夫轻蔑地看了他一眼,“糊涂脑袋,去盯着《世界新闻报》的那群臭虫啊,我们拿不到线索,而他们找到了——这难道不是最显而易见的选择?”
他没管威廉恍然大悟又有些委屈的嘟嘟囔囔,一边穿着羽绒服,一边恶狠狠地说道,“我就不信她能始终不露面,《迈克尔.克莱顿》已经在美国上映了,这几天就会在英国上,难道她就不肯出面做一点宣传活动?——等着瞧吧,一旦被我们抓到了她的尾巴,她就会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自由记者……”
一推开门,漫天风雪顿时席卷了过来,两个狗仔立刻攥紧了衣襟,骂骂咧咧地冲向了自己的二手车,他们就像是伦敦地铁里常见的灰老鼠,灵活而不引人注目地扭动着身躯,很快就消失在了街角,钻进了阴影之中。
#
谢夫的确很了解珍妮弗最近的动向——正当他谈论着《迈克尔.克莱顿》在英国的首映活动时,在美国,《迈克尔.克莱顿》已经度过了大规模上映的第一个周末,两千家影院的开画数,对于一部冲奥片来说并不算少了,而最终票房数据也统计了出来:午夜场七十多万,首日六百万,次日周六升至七百万,周日跌回六百五十万,首周末接近两千万,在圣诞档前夕,这个成绩拿不到第一名,不,第一名肯定属于首周就斩获七千万美元的《我是传奇》,属于卡通动画片《鼠来宝》,甚至是属于爱情浪漫喜剧《附注:我爱你》,但在奥斯卡提名的最佳影片中,《迈克尔.克莱顿》的票房表现已经堪称亮眼了:首周两千万的票房外加良好的imdb评分和烂番茄的口碑,都预示着这部电影的走势将会相当强劲,本土票房四千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后期有奥斯卡加持,本土破亿都不是没可能的事。更不说其在世界各地卖出的买断版权费早已为投资人回了本,就一部文艺片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好了。
‘引人深思,这不是一部能让合家欢笑的电影,但它能启发你的感触和思考,看了影评以后我走进电影院,怀抱着对珍妮弗.杰弗森的怀疑,这是一部严肃的影片,我怕她会毁了这一切——但我错了,她的表现就和影评称赞的一样好,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如此。威尼斯电影节慧眼识珠,给与了两大男女主角他们应得的荣誉。不论是丹尼尔还是珍妮弗的表演都让人激动。当珍妮弗.杰弗森拿到奥斯卡的时候,我是那个发出嘘声的人,我是说,当然,她在当年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但她在《第五个莎莉》里的表现真的配得这个奖吗?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个人的话,我宁可选瑞茜.威瑟斯彭来发安慰奖,现在我的想法也是一样,珍妮弗实在不该在06年拿奖的,这样的话,她就可以凭着《迈克尔.克莱顿》封后了。
言归正传,我给了9.5分,扣掉的0.5分仅仅是因为它在娱乐性上的稍微欠缺,整整两个小时里,很少有让你会心一笑的放松一刻,你从头到尾都笑不出来,所以看完整部电影以后我感到很疲惫和沉重,甚至失去了再看一部轻松喜剧片的动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毁了我的周末。但不论如何,它仍然是一部杰作。’
在imdb页面,评分人数正在急速飙升,而排名最高的影评来自imdb知名用户‘娱乐至死’,已经是6年会员,评论过上千部电影的他给了这样一个评论,而它的有用数也相当地高,《迈克尔.克莱顿》的观众很乐于撰写影评,彼此讨论,这是个很不错的现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意味着影片的票房走势相当乐观,甚至也许会形成互联网小奇迹,让次周走势形成逆跌——一些大胆的数据专家就是这么预测的,而普遍的看法是,在北美,《迈克尔.克莱顿》会维持平稳走势,收割走8千万左右的票房,如果要算上被一些影评人戏称为‘杰弗森系数’的明星效应的话,那么北美票房破亿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事。
北美票房破亿,这对于奥提片来说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五部最佳影片的候选里,《迈克尔.克莱顿》极有可能是票房最高的影片——是的,这是个对于奥斯卡来说有点尴尬的话题,不过事实如此,一般来说,能入选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票房都不会太高。像是《恶魔穿着prada》这种商业性较重,内核不够明确的电影,即使票房再高都无可能入选奥斯卡最佳电影,而那些够资格入选的电影通常在有深度之余都很小众,国内能搞个五千万就让人喜出望外了——就这还得是有奥奖光环在,甚至国内票房三四千万的候选影片都很常见。
就这点来说,在奥斯卡最佳电影这个部门的竞争中,《迈克尔.克莱顿》取得了很大的优势。毕竟,奥奖评委们通常来说更喜欢艺术性和商业性并重的影片,而也倾向于选择这样的电影作为获奖影片。并且,不管怎么看,在今年的候选影片中,《迈克尔.克莱顿》不但实力相对最高,而且观众口碑也是相对最好——今年是最佳电影这个部门的小年,在几个竞争对手中,《朱诺》内核不够严肃,主题不够清楚,仅仅是在题材中走出新意,价值观也受到评委青睐而已,虽然在提名影片的票房角逐中,它是唯一一个能和《迈克尔.克莱顿》竞争冠军的选手,但按照奥奖惯例,它能刷个提名就该满足了。
除此以外,《赎罪》影评人口碑不佳,在欧洲影展颗粒无归,国内影评人口碑也是平平。《老无所依》是一部西部罪案片,风格惊悚黑色,入选奥斯卡都已经是意外,虽然影评人口碑不错,但在大众中影响力很低,几乎没有溅起什么水花,希望也相当渺茫,它能入选这个部门也被认为是奥斯卡评委团老年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按照评委们以往的口味,这风格的电影入选可能性很低,但《老无所依》有个讨巧的内核,探讨的是老年人的精神依归,因此得到认可,它的奥提也被视作是派拉蒙运作能力的一个很好体现。
至于《血色将至》,其在票房、话题度和影评人口碑上都无法和《迈克尔.克莱顿》比较,可以说,今年并没有出现票房高、话题性强,内核足够深刻,雅俗共赏的大制作,在五部电影里,《迈克尔》的综合分数本来就是最高,它也不是没有软肋,曾经因为这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以及男女主角都无法出面宣传而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但现在,随着其出色商业性的展现,以及观众讨论热情的高涨,它又再一次回到了领跑前列,成为了影评人心目中的最佳影片冲奖大热门。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迈克尔或是珍妮弗能出面参加几个宣传活动,那么这个奥斯卡几乎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很多倾向于《迈克尔》的影评人都是有这样着急的想法,“这简直是太可惜了,如果我在出品公司工作,现在可能已经着急得发了疯,这两个主演居然一个都不肯到好莱坞参加宣传,如果说丹尼尔是因为提名有所冲突而回避的话,还算是情有可原的话,珍妮弗.杰弗森就显得有些自私了,她完全是为了躲避媒体,才拒绝回到好莱坞的吧,虽然她不想被媒体打扰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迈克尔》可就差那么一口气了,如果因此被其余几个影片的pr公司抢先一步,导致奥斯卡旁落,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连影评人都懂得这样想了,难道时代华纳不了解主演露面宣传的重要性吗?随着影片票房的揭晓,他们对这部电影更加看好,在公关资源上也逐渐有所倾斜:时代华纳今年没有一部电影闯入最佳影片部门奖,曾经集中于其余电影的资源,现在已经被归拢到了《迈克尔.克莱顿》的发行团队里,而它的公关预算也在不断增加中,不少pr专家正在游说着奥斯卡评委们,陪同他们欣赏着这部电影,但即使如此,终究还是有很多宣传活动是需要主创人员露面的。少了两个大明星,《迈克尔》在这个领域将会黯然失色——丹尼尔.戴-刘易斯是指望不上的了,他最近的精神状况有些不佳,正在家中疗养,所以,哪怕只是一场、两场商业活动,他们也是迫切地希望珍妮弗能够出面参加。
可,让团队极为失望的是,珍妮弗仗着双方早有约定,铁面无情地回绝了所有宣传活动,甚至连近在咫尺的伦敦首映礼都不肯参加,仿佛一点都不在乎这部电影到底能在奥斯卡中走多远——对于这根本不合乎常理的表示,时代华纳的发行团队在挫败之余,也只能是试着去理解了:毕竟,她才刚被劈腿分手,更可怕的是,这件事被闹上了公共媒体,成为了全国民众茶余饭后的话题,珍妮弗团队虽然语焉不详,但可以想见,珍妮弗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不好,也许她已经精神崩溃,根本无法应付媒体和人群,只能潜居在异国他乡,等待着时间来治愈一切……
#
伦敦的冬季一向阴冷潮湿,不过,对于洛杉矶居民来说,这种风雪天气还是挺有新鲜感的,起码玛丽和克劳迪娅都来了一周也没想念洛杉矶,反而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昨天刚下了一场大雪,今天她们就起了个大早,在后院堆起了一个雪人,然后嘻嘻哈哈地回到屋子里,在壁炉前烤着被浸湿的手套和袜子,闹得满屋子都是有些烧焦的羊毛味儿。
“一会儿我们可以去一趟杂货店,”卧室的门没关牢,克劳迪娅的声音透过楼梯穿了上来,虽然较为微弱,但还是能听出她的兴致勃勃,“买些棉花糖,英国人好像不太喜欢在火上烤棉花糖,这对于壁炉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又做了几个瑜伽姿势,结束了自己的晨间运动,珍妮听着克劳迪娅和玛丽的闲聊,也是会心地温馨一笑,不过她并没有选择下楼加入谈话,而是走进浴室,坐进了刚放好水的浴缸里,一边享受着热水拍打皮肤的舒适感觉,一边欣赏着窗外又开始飘落的片片雪花,这种强烈的对比感让她感觉更加舒适、宁静,更有安全感,她不由得多享受了几分钟,这才心念一动,重新进入了演艺空间。
和她们刚开始的计划相比,剧组开拍的时间后延了一周到半个月,这是她和萨尔维共同的决定,具体何时开拍,则以她的感觉为准:珍妮一开始对于梦露的演绎思路完全是按照金手指主导来的,现在要换表演技法,多一段时间适应、揣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再加上西蒙也是完全的新人,萨尔维希望他在办完休学手续以后,能接受几天的简单指导,学习片场常用的几个术语,以及怎么跟随导演的指示进行走位、怎么看镜头等等,那么即使现在开机,在男女主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也只是浪费时间。所以珍妮一下就多出一段空白的行程可以专心揣摩角色,萨尔维对此态度挺坚决,他愿意给珍妮‘你所需要的所有时间’,假使在西蒙准备好的时候珍妮还觉得自己的思路不够成熟,那么剧组就会先拍摄一些西蒙的镜头,绝不会赶鸭子上架,把表演状态还不够饱满的她给硬拉去片场。
而这半个月也正是珍妮所急需,甚至于说是所必须的准备时间,按照她一直以来的行事作风,她肯定是会出席《迈克尔》的英国首映礼的,但这一次她想也不想地就予以回绝,这段时间,她基本上是足不出户,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寻找着那不可捉摸的灵感,寻找着自己和梦露的共鸣。
当然,虽然她要以新技法来出演梦露,但这不意味着她会放弃使用自己的金手指,且不说演艺空间的时间流速优势,就说梦露这个角色的特殊性,就决定了珍妮肯定是要借用共情来揣摩角色的,毕竟,凯伦完全是虚构的人物,而梦露是真实存在过的,现在的好莱坞都还有很多人曾与她共事过,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看过她的电影,在一定的艺术夸张和扭曲之余,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她不可能不去尊重,萨尔维也不是让她完全抛弃旧技法,而是在旧技法中寻找到属于珍妮自我的那一个点,达到自己和角色的‘天人合一’,为梦露注入‘珍妮’——但毕竟,这个角色还有一大部分属于梦露。
珍妮不知道别的方法派演员都是怎么挑选角色的,不过对她来说,她注定不可能按照喜好和共鸣去接剧本,靠着虚无缥缈的灵感来揣摩角色也让她没有多少安全感,所以,她并没有傻傻地在焦虑中等待着灵感降临,反而在分析过她演出凯伦的过程以后,开始在不断的共情和思考中寻找着自己和梦露的共同处,而随着她的思想旅程不断深入,她渐渐地发觉,共情系统的最大作用,很可能不是帮助她在现实中快速地入戏演出——换句话说,她从前其实一直都是在偷懒……共情系统其实根本就不该是这么用的。
在一片黑暗中,她选择了《我与梦露的一周》这部影片,然后快速地调整到了梦露和阿瑟.米勒接受采访的那一段,开启了共情功能——然而,珍妮并没有接替米歇尔.威廉姆斯念出台词,而是闭上了眼,仔细地体会着梦露——真正的梦露,所有和她有关的传记电影都会指向的那个共情范本,在这一刻的情绪:和表面的笑意嫣然、夫妻情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内心深处潮涌的厌倦、孤寂与不安,虽然她正处在事业的高峰期,又嫁给了全美国最有才华的男人,以让人羡慕的声势来到英国,接受国宾级的轰动待遇,但出奇的是,这一切丝毫也无法取悦到年轻貌美的玛丽莲.梦露,她的内心情绪相当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分成了好几个层次,珍妮首先感觉到的是冰冷的疲惫,然后是几乎要窒息的孤独,似乎越是热闹、越是巴结的场所,越是让她感到不安,感到自己的异化,她不喜欢记者看她的眼神,他们并不是在看着她,而是在看一个商品、一个符号,一个被精心包装过的芭比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