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安的妹妹名叫顾照,不过刚十二岁,不安又羞怯地站在顾安身后。
宋也川对霍时行说:“你去把顾姑娘送去冬禧那里,让她给顾姑娘找一身衣服。”
霍时行领命,带着顾照退了出去。
“殿下和我说,可以安排令妹在她身边做事。”宋也川给顾安倒了一杯茶,“只是不知顾兄日后,有什么打算。”
顾安苦笑道:“宋先生说笑了,我如今连身契都在公主府上,哪里能有什么打算呢?”
宋也川从怀中掏出了一页纸,从楠木桌上推向了顾安:“这是顾兄的身契。殿下让我转交于你。”
顾安看着这张纸,眼圈微红,嘴唇微微发抖:“殿下这是何意?”
宋也川温和一笑:“当日殿下选中顾兄,并非因为兄台龙章凤姿,而是有帮兄台度过难局之心,不忍见兄台壮志未酬身先死罢了。兄台在野时曾写过的《济天下之民书》,殿下读过之后颇为赞赏。”
“殿下……殿下竟看过我这篇策论?”顾安眼中溢出激动之色,“当真?”
“自然是真。”宋也川含笑,“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注)”
宋也川每说一句,顾安的激动之色便更胜一分,等到宋也川背完最后一句,顾安眼中似有泪意:“我顾安不图闻达显贵,只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对百姓有用的人,让天下更多的百姓不会如我父母一般死于官僚戕害。想不到殿下虽为女子,竟有如此之心胸,顾安敬服。”
“殿下知你心意,自然想为你添一份助益,只是如今京中时局动荡,殿下在朝中受到阉党之流的处处责难,尚且找不到他们的把柄,若顾兄愿意为证人,抨击阉党与地方豪强勾结,殿下便能削弱其势力,改变全国各地土地兼并的困局。”
顾安立刻点头:“那些豪强来我家买地时确实有一位面白无须的男子,他们叫他曹大人,似乎是河道监管衙门里的人。若我能见到他,必然可以当庭指出。”
“好。”宋也川站起身,“你敢不敢去击登闻鼓?”
登闻鼓是悬挂于大理寺外的一面大鼓,鼓长约五尺,武帝在朝时曾说,若有冤案便可以击登闻鼓鸣冤,案情便会直接上呈大理寺。
只是为防止恶意扰乱公堂,想击鼓之人必先受三十廷杖,才能击鼓鸣冤。
朝堂水深,已经有十数年未曾有人击鼓了。那些想要来京陈冤者,不是客死他乡,便是被人刻意驱逐。京城内外,官官相护,登闻鼓早已形同虚设。
“敢!”只有十五岁的顾安抬起头,眼中闪动着坚定的光,“区区三十杖又如何?就算我顾安身死魂灭,也要和这群鱼肉百姓的乱臣贼子们鱼死网破!”
透过顾安坚毅的双眼,宋也川有一瞬间的恍惚。
去年夏天,在东厂的诏狱里,阉党们将短刀抵在宋也川的右腕,狞笑着问他:“早听闻宋大人文采风流,世无其二。咱家倒是想知道,是你的骨头硬,还是咱们东厂的刀更硬。”
宋也川冷淡看去:“没了右手我还有左手,没了手我还有唇舌。就算我殒身于此,也断不会做你们争权夺利的工具。”
此时此刻,顾安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宋也川静静地看着他:“你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吗?从你击鼓的那一刻,阉党只会与你不死不休。”
顾安摇头:“我从来没有怕死过。”
“好。”宋也川颔首,“明日我会亲自送你。”
*
大理寺外,登闻鼓前,顾安受完了三十廷杖。
宋也川故意让他穿白衣,此时此刻,他遍身鲜血,整个人已经被鲜血浸透。
顾安撑着身子想要站起来,却又狠狠摔在了地上。为了博得更多的同情,宋也川没让任何人搀扶,他头戴奓檐帽藏在围观的百姓之中,静静地看着那个瘦弱的少年,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在地。
在场众人脸上都露出不忍之色。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一步一个带血的足印,短短几步路,顾安用了一盏茶的时间才走到了登闻鼓前,他拿起立在一旁地鼓槌,狠狠地敲击起来。
咚咚
声震天地,从城南到城北的人都能听见登闻鼓的声音。
顾安一边击鼓,一边嘶哑喝骂:“阉党恃强,勾结地方官员豪强,强占土地,残害百姓。”
少年人特有的喑哑嗓音此刻声嘶力竭,似带哽咽。
顾安背上地伤口随着他的动作涌出更多的鲜血,一滴一滴地落在他身侧的沙地上。
有番领从衙门里跑出来,架着顾安拖入了衙门里。大理寺外,只留下了两行带血的脚印。
宋也川单手扶着奓帽,从人群中退了出来,离他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
秋绥摆了一个车凳,宋也川沉默地登上了马车。
温昭明坐在车里,眉心微蹙,显然也是听到了登闻鼓的声音。
“殿下,”宋也川轻声说,“也川有事想求一求殿下。”
“你说。”
宋也川放在腿上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头,显然是在极力忍耐着什么,声音微微发颤:“如果可以,也川想求殿下,保住顾安的命。”
他读过很多书,知道任何一条逆流而上的道路,都需要无数前仆后继的证道者。他们的血液,他们的痛呼,都会激发无数人源源不断投身于此。
宋也川不怕死,也愿意做以身证道的人,他知道顾安亦是如此。
但他还是希望他能活着。他活着可以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温昭明说:“大理寺卿是我父皇的人,他是活是死,还得看我父皇的意思。父皇很快就会知道他是从我府上出去的人,我也会尽力保他。”
她说罢,用手指点了点桌面上的纸张:“这篇《济天下之民书》写得很好,你从哪里看到的?”
温昭明看到的这篇文章是宋也川重新默写的版本。
“去年我休沐时也曾去过琉璃厂,与顾安有过一面之缘。不过他应该已经不记得我了。”宋也川轻垂眼帘,“他将此文张贴于琉璃厂的砖墙上,很多人都看过。”
他顿了顿,又说:“这件事大概率会止步于大理寺,皇上不会亲审。只是土地兼并之事,阉党们并不会认在自己身上,他们大概率会杀了那个河道监管太监,将所有的事情都了解在他身上。顾安是殿下的人,皇上必然会问起殿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