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漫无边际地想着食物,一边默默数着秒,然后在数到150的时候,听见了袁茵熹的声音:“小良。”
姚良没有说话,袁茵熹敲了敲门,没有得到回答也不生气,声音很柔和:“外婆也只是为了你好不是吗?再怎么生气也可以好好说话,我们出来把午餐吃完好不好?”
“是她先不好好说话的!”
门内传来怒气冲冲的声音,袁茵熹觉得更加头疼了,袁母本来都被安抚了一些,听到这句话顿时又生气起来:“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识好歹?我难道还会害他吗?”
“你也少说两句。”袁父几乎劝不住,袁茵熹又说了一会儿,姚良既不出来也不说话,她也只好放弃。另一边袁母气得只吃了半碗饭,一顿饭不欢而散,父女俩联手将袁母劝了回去,她临走的时候还咽不下那口气,拿着女儿的手叮嘱要她好好管教孩子,怎么能顶撞长辈呢。
袁茵熹只是点点头,袁母没有发现女儿的神情有些恍惚,只是生气地回家了。
等家里变得安静以后,袁茵熹坐在沙发上,她想起了很久远的过去,久到她都快要已经记不清对方的模样了。
那是她初中时候的事情,严格的封闭式学校里也有叛逆的人,在那个有些压抑的环境里,那些出格的人让其他学生或憧憬或想远离,袁茵熹的班上也有这样的一个人,是个女孩子,成绩名列前茅,性格与成绩成正比的刺头,班主任对她简直又爱又恨,表扬和批评经常连在一起。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袁茵熹初中三年都不会和对方有多深的交集,但班主任决定将这个刺头安排在全班最乖的女生旁边,于是她们成了同桌。那是个像阳光一样的人,是如今已经褪色的记忆中唯一的一抹色彩,她很开朗,很有趣,过着让她隐隐心生羡慕的生活,她们成为了朋友。
那是她整个初中以来最开心的一段时光,直到她给同桌买礼物被发现,父母表面上很同意她交朋友,实际上跑到学校去问老师去调查她的朋友,再然后,她就换了座位,被父母严肃地表示不能再和她的朋友在一起。
那时候的对话,与今天太相似了。
你还小,你分不清对错好坏/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要理解爸爸妈妈,我们不会害你/我们不能让你被其他学生带坏了,等等等等。
那时候的她,是说不出“我交什么朋友不用你们来决定”这样的话的,因为她只是像以前的很多次那样,像父母期望的那样,远离了那个朋友,她现在还能想起,看见对方失望目光时心口的刺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