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明月高悬,市灯如昼。
今日书院下学得也早,许多学生背包离去前,还曾问苏逸之,是否会在街上遇见先生。苏逸之沉默良久,摇了摇头。
许是因为出名的早,一出去就会获得关注,苏逸之自小便不好这些人多的热闹场面。但从前苏家鼎盛时,苏氏书塾要负责举办全城最大的灯谜台,所以他作为苏家最响亮的一块招牌,自是需风姿俊雅地站在台边,引无数学子佳人前来以文会友。
那时候的周清菀,每年中元节的唯一任务,就是坐在台东边的茶楼里,挑一个最佳的位置,看他一夜。
看他如何不苟言笑地,招呼着台下的文人骚客,又或是遇上几个泼辣随x的女子,被打趣得耳泛潮红。
但自从苏家败落,他便没了这个差事,她便也没在中元夜上见过他了。
不过晚膳时,苏逸之看着从前刁蛮伶俐却因家道败落而日渐寡欢的妹妹,以及虽嫁作人妇却仍面嫩得像未出阁少女的妻子,改了主意。
扬州的中元节有个习俗,未出阁的少男少女需带着面纱或是面具,以避嫌,或是增加情趣,而已成婚的便可不加修饰,直白地看人,或是被人看了。
出门前,苏逸之看了已遮上面纱的自家妹妹一眼,又看了眼毫无遮挡,笑容娇俏的自家妻子,心中微动,主动回屋拿了柜子里的白色帷冒,将人严严实实地罩上了。
周清菀于帷帽中惊呆着眼,看着男人负手出门的背影,心上不禁一笑,若论美貌,该罩上的人才不是她,是他自己。
扬州主街上,衣香鬓影,人流窜动,周边各色卖花灯的铺面,将喧嚣的夜照得五彩缤纷,璀璨霓虹。
苏凝儿许多年没出来逛了,难得今日哥哥破天荒地主动提起,于是哪怕对周清菀还是有些心怀不悦,但眼下也仍忍不住兴奋地与她攀谈起哪个姑娘的面纱好看,哪家的灯更亮来。
尤其想到前日里并未因将她挠伤,受到哥哥的斥责或处罚,苏凝儿自认宽宏大量地,且将先前的隔阂翻过去。
苏凝儿虽才13,但却承袭了哥哥大长腿的优势,出落得亭亭玉立,b17的周清菀只矮半个头。
两人走在一起,若不看周清菀的妇人发髻,只会觉得是姐妹。
尤其周清菀那一抹细腰,竟是b苏凝儿还要纤细许多。
苏逸之走在二人身后,看着姑嫂相挎的臂弯,看着他替她带上的帷帽,只觉心中舒坦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