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40章 第四四〇章 到麟州</h1>
麟州下辖新秦、连谷、银城三县,以新秦县为附郭县,置有保静和镇西两军。
麟州城又叫杨家城,和西北的边城一样,都具有军事堡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备西夏的进攻。
杨家城“东拒河朔、南卫关中、西藩榆阳、北屏河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杨家城建在窟野河畔、地势险要的山峁之上。杨家城西濒窟野河,北临草地沟,东连桃峁梁,南接麻堰沟,依山形呈不规则长条形分布,南、西、北三面,由河流、深沟环绕,且多处是绝壁,地势甚为险要,城内呈东高西低之势,当真是易守难攻。
麟州城之所以被称作杨家城,是因为麟州城和杨家有着悠久的渊源。
麟州城虽然建于唐末,但是却是在杨家手里建设完善的。
五代时期,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麟州靠近契丹占领区。为了对抗契丹贵族,麟州土豪杨宏信自立为麟州刺史。杨家先后依附后周和大宋,从杨宏信开始,次子杨重勋,孙杨光扆三代都是麟州的地方最高长官。他们祖孙三代对麟州城的经营,使得麟州城成为一座河西坚城。
当然,那时的麟州城是属于杨家的势力范围的,杨家也算是割据一方的小诸侯,属于听调不听宣的。但到了大宋太宗朝的时候,杨氏便举族内迁,放弃对麟州的统治,放弃了土豪身份以后,杨家对麟州的影响力便越来越小了。
不过在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后,麟州重新和杨家有了关系。李元昊称帝后,大宋为了加强麟州防务,派名将杨文广为麟州防御使、麟府兵马司都总管,统筹麟州防务。
杨文广也是颇有能力的将才,把这麟州城经营的很是牢固,使得这麟州城作为深入河西的桥头堡,抵挡西夏侵略的据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西夏建国以前,李元昊的祖父、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便曾数次挥军进攻麟州,想要拔掉这个大宋在河西的据点,不过麟州倚靠坚城高墙防卫,让李继迁这一直都未能成功。
之后西夏也曾数次进攻麟州,不过却并未攻破麟州。其中最大规模的要数庆历年间之时,李元昊刚刚在好水川之战大败宋军之后,又点集数万兵马发动了麟、府、丰战役。那次时曾围困麟州数月,一度险些攻破麟州,不过麟州城的军民凭借坚城高强和顽强的意志,最终还是守住了麟州城。
麟州城和府州城作为大宋大宋钉入河西的两个楔子,一直还在坚挺的矗立着。
………………
麟州虽然是一个州,但是以大宋按人口多少划分州郡等级的制度,只能算是一个下州,因为人口太少了。
整个河外三州的人口都不多,据户籍黄册上显示,麟州下辖三县,主户加上客户也只不过三千六百多户,连很多内地一个大县的人口多不如。比如青州,只是一个附墎县银城县就有七八千户人口。
但是就算如此,这麟州的人口在河外三州还算是最多的。
这河外三州中,战力最强的府州,其在册人口只才不过一千三百户。
而丰州现在册的主客户,加起来不过一百五十户。当然,丰州人口在册的这么少,主要是丰州的地盘被西夏人占着呢。但是尽管丰州在册的主客户只有一百五十户,朝廷还想以这一百五十户,在府州侨置丰州。
在西北的一州之地人口,比内地一县之地的人口少很多,是很正常的时期。
这麟州人口少,还不如内地一个大县的人口,于是这州衙的属官配置也就自然而然的减少。
大宋州衙属官分为诸曹官和幕职官。诸曹官有录事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等诸曹参军。幕职官有签判、推官、掌书记、度支等幕职属官。
不过这麟州从人口上分只是个下州,自然没这么多属官官。钟浩到这麟州州衙上任后,发现这州衙除了知州大人外,诸曹官只有一个录事参军!至于司法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的活,听知州大人的意思就有自己这个麟州通判和这位录事参军分管。不过麟州州衙的诸曹官不多,但是幕职官倒是还算齐全,签判、推官、掌书记、度支等幕职属官都有。这些幕职官大都级别较低,俸禄也不高,是以麟州州衙还算配备齐全。
钟浩到了麟州后,这麟州知州张文远倒是对他很是客气,见钟浩是带着家属来上任的,让人在州衙后衙特别腾出一个院子,让钟浩和他的家眷居住。
这麟州州衙的属官不多,这州衙后衙倒是宽敞。不过这有单独一个小院的之后钟浩这通判,还有知州张文远和那位叫赵信的录事参军。至于那些州衙幕职官都是挤在一个院子的。
安顿好钟浩的住处,知州张文远又让人在州衙摆上一桌宴席,拉上一众州衙属官来一起为钟浩整了一席接风宴,接下来钟浩这麟州通判便算是上任了。
钟浩对于这个麟州通判该干些什么,还真是一时摸不清头绪。不过他倒是知道官家派他来麟州的目的,为的是对横山地区的攻略。不管怎么样,这在窟野河地区屯田,招揽横山地区的生羌蕃部来投。这件事儿无论如何是要做的。
麟州西边、窟野河上游有大片可开垦的荒地。因为位于宋夏交界比较危险,双马军队都能随时袭扰,是以一直荒着。其实以前是麟州军民和党项人都曾向在这窟野河上游这片区域耕种过,只不过因为互相骚扰,都未能占住。
钟浩觉得自己的一个重要举措应该是占住并开垦出麟州城西、窟野河上游的这片土地,并就近招揽横山生羌蕃部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