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1 / 2)

“殿下那边正好送来了一些资料。”开阳拿出厚厚的一摞纸,“这些都是刚刚查到的,殿下觉得你可能用得上,就让人也送了一份过来。”

……考虑得真是周到。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平安一直在研究许悠的这些资料。

这个人给他的感觉是,无懈可击。

许悠的出身并不好,他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农民,耕种着家里的几亩地,勉强糊口度日。但也不知道怎么基因突变,居然生出了许悠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他从小就聪明,爹娘发现之后,咬牙送他去了私塾念书。

许悠也实在是聪明,在私塾读了两三年的功夫,便被他的夫子看重,举荐给了当地的一位员外。员外家中十分富裕,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家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儿子和孙子都不争气。

对于会读书的许悠,员外自然是十分喜爱,并且做主为许悠跟自己的孙女定下了亲事。

如此,在妻族的帮助下,许悠的学业进步更快,同时也开始拓展人脉,开始初步展露出他的才能来。在他考上举人之后,原本跟他订亲的那位小姐却忽然病逝。于是等他入京考上进士之后,便顺利的风光迎娶了另一位官家小姐,并在岳家的帮助下踏上仕途。

他的每一步路都走的非常顺利,而且在关键时刻,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来助他成事,比如第一位未婚妻恰到好处的病逝。这样的事情如果只是一次两次,或许还有可能是巧合,但一直出现,那就令人怀疑了。

但许悠却没有留下任何把柄,即使有人怀疑一,也绝对查不出什么问题了。他的身上始终干干净净,没有温和问题。

等他登上宰相之位后,行事就越来越谨慎,更不可能留下任何会被人抓住的把柄了。

平安不喜欢这种人,外表看上去越完美的人,越是需要私底下做更多的事情去维持这“完美”的假象。可以想见许悠绝对不可能干净。为难的事,根本没有证据。

抛开这些不说,让平安关注的是一条被一笔带过的消息:朝廷官办的《皇楚日报》负责人,正是许悠的女婿。

事实上除了最开始的新鲜之外,因为报纸一开始注重的只是诗文,即使到现在,《皇楚日报》上面出现的新闻多半也不涉及军国重事,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哪怕许多人如今已经习惯了看报纸。

在这种情况下,许悠让自己的女婿去掌管《皇楚日报》,目的就很耐人寻味了。

平安有理由相信,他对这些新鲜出现的事务,抱有很强烈的兴趣,甚至敏锐的察觉到了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所以才不着痕迹的出手控制住了这一边。虽然目前还没有用上。

仔细想想这也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在许悠的一声之中,对于舆论的运用,恐怕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并不奇怪。

既然如此,平安之前的想法,就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只要针对许悠弄出来一个新的东西,让他产生兴趣,他肯定会主动想要接手,到时候针对这个进行布局,他就不可能跳出去了。

不过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又该如何布局,平安却还需要再好好想想。

毕竟脑子里的东西虽然很多,但他的主意真的不是随便信手拈来的啊!

第153章 层层铺垫设陷阱

许悠这个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权柄。

除此之外,应当还有名声。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将自己的形象保持得这么好,朝中那么多大臣,属他的人缘最好,也最受人敬慕,几乎没有说他不好的。

或许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要往上爬的必须的伪装,但是时间长了,他早就已经习惯,或者自己还乐在其中。

所以,只要找出一件既能够增加他的权柄,做成了之后又能够获得好名声的事情来给他做就可以了。

什么样的事情能够满足这两点呢?其实有很多。

不过平安现在已经习惯了做事情的时候多番考虑,最好同样一件事情,能够达成好几个目的,省时省力又省心。所以这件事情虽然是要用来坑许悠,但不可能是做不成的,更不可能是有害的。否则的话,坑完了许悠,还是需要他自己来收拾烂摊子。

其次,既然将来要做改革,现在让许悠搞个试点也不错。失败的经验将来还可以引以为鉴。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在历史上找个“看上去很好但实际上却很难开展开”的东西来就可以了。毕竟有前人的经验在,方法比较靠谱。

但是既然有经验在,平纳觉得再让许悠来重复一遍,用处就不大了。

毕竟重复的进行一件事,其实也是对于资源的浪费。

平安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比较合适的东西来,索性决定先跟赵璨商量一下可行性。反正这种事情急不来,总要一步一步的走,现在先将所有可能面对的情况都想清楚,到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

两人书信往来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秋天已经到来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收上来的粮食足够整个大楚两年所需。这么高的产量,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除此之外,平安还从张东远那边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良种改造工作取得了相当喜人的进展。

原本之前张东远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水稻和小麦这两种主食的良种改造上面。后来在平安的建议下加入了土豆和地瓜这两种外来物种。之后又加上了玉米。这样一来,京城里的庄子就不够用了。毕竟不可能所有的庄子都用来做试验田。

于是平安索性建议,在全国各地买下田庄继续进行改良。毕竟他们改造良种的目的,本身也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增加产量。在京城种出来的高产良种,未必适应外地的气候。这样分开试验,说不定还有特别的效果。

毕竟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不一样,对种子的要求也不一样。旱灾频发的地方,要求的是抗旱品种,环境寒冷的北疆,需要的是抗寒物种。除此之外,耐高温的,耐盐碱地的,抗洪涝的,以及单纯产量高的……只有适应了当地气候,才能够推广种植。

有的时候,有些事情无非是没有人第一个指出方向和怎么做,一旦戳破了那一层窗户纸之后,后面的事情就容易了许多。这种容易并不是说很轻易就能够做到,而是指许多人都能够做到。

能够推广开来让所有人都学会的做法,才是真正值得称许的。因为具备可实践性。

毕竟现在不比后世,即便修了路,交通也注定了不可能这么便利,各方面的限制也很多,不可能由朝廷统一往各地发放粮种。所以如果当地官府能够组织百姓们自己留种,便是再好不过。

扯远了,经过这几年的实验,这些作物的产量都已经适应了各地的气候,产量已经稳定了下来。增产或许暂时达不到,但是推广种植面积却是没有问题的。

就连玉米这种新的外来物种,也已经适应了本土的气候,产量有所增加,可以慢慢的放开种植了。

令人惊喜的是,相比较于水稻小麦这样的作物,玉米对于土地的要求显然没有那么高,许多土地上都能够种出来。虽然产量不高,但已经足够了。

河北和西北边疆一带,因为连年战争,所以人口十分稀少,再加上土地里也很难出庄稼,所以大片大片的土地空置着。

若是这些土地上都能够种上庄稼,那么一大部分的军粮便可以就地解决,而不需要朝廷再从江南等地转运粮食。这一路上的消耗节省下来,也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平安虽然一直关注着这件事,但是毕竟还有许多别的事情牵扯着他的经历,后来离开了京城,就更顾不上了。所以事情完全是张东远在皇帝暗地里的支持下在做。

所以这会儿乍然听到好消息,平安也十分意外,继而跟着开心起来。

最新小说: 不为人知 婚姻管理大师 苑中禽 天和 我的科长 租个美女充当老婆 将倾 天国战争 夏夜的少女 天使的礼物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