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机和纺纱机都很小,放在屋里也占不了多大地方,但是织布机的大小却是毫无疑问的,汉部落的制式住宅,每间屋子除了那个占地很大的火炕,剩下空余的面积也就剩下了两米x三米的面积,用来放置一台大型的织布机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汉部落的这台将要推广的织布机一定要占地面积小,长度不够的话,可以在立面上多装几个轴,从高处找回来,于是就有了罗冲设计的这款高脚织布机。
框架织布机的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一个长方体的主体支撑框架,一个卷经线用的轴,还有卷成品布料的轴,通过这两个轴把经线浮空绷直拉紧,然后用两组垂直的提纵器用来给经线分层,这个原理大家是都懂的。
织布,也可以叫编织,其实就是用纬线和经线来回交替穿插在一起组成的编织物。
经线的分组也很有特点,如果是织平纹布料的话,就按照从左到右,ababab......的方式排列,也就是“a”为一组,“b”为一组,按照数字分的话,就是从左到右,给每一根经线编一个数字,那么所有的奇数就是一组,所有的偶数是另一组。
两组不同的经线,经过提纵杆的上下拉扯整齐的分成两层,然后用一个形状像小船一样的木梭,在小船形的船舱里安装一卷纬线,然后在拿着梭子从上下张开的两层经线中穿过。
再用打纬刀把纬线和经线打紧,然后两组经线再次变换上下位置,开始下一次投梭拉纬,就这样一直重复动作,布料就渐渐完成了。
而罗冲画的这台织布机的样子就比较奇怪了,它的卷经轴在框架的上面,垂直把经线吊下来,再通过一个横轴拉到机器中间部位拉紧,使经线水平张开的高度能适应人坐着的时候的工作高度,等于变相的把经线拐了个90度的弯。
这台织布机的卷布轴被安置在了操作台的下面,也就是人坐在机器前工作时,卷好的成品布的位置在膝盖的前面。
这样一个先从上面垂直而下,到了中间再水平拉过来,最后在从下面卷到前面的经线铺设轨迹,就能有效的减少占地空间,把水平方向的长度拐了两道弯变成了纵向延伸。
整个机器的设计宽度是一米二,高两米二,厚度只有一米,最大织布宽度是一米,再宽了就没办法干活了,因为人的两个手中间的距离有限,一米宽的距离,还要两边来回投梭就很吃力了,还要经过练习才能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但是这个机器在节省占地面积上真的很出色,长一米二,宽一米的占地面积,可以给卧室里省下不少空间。
两组经线的提纵杆是由两个脚踏板控制的,工作时还要双手双脚共同操作才行,所以说,织布这个玩意儿是一个又累又枯燥的工作。
而且这种初代织布机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不能织出来很宽的布,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就一米的宽度,想要织出超过一米的,那就不能用手工投梭了,只能用半自动的投梭装置,比如飞梭织布机上的飞梭,但是那个零件需要用到弹簧,可汉部落现在还没有可以用来制作弹簧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