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骑上马往西街走去,走到路口往右拐便能出城。几个人一路上并没有出席葬礼的沉闷与凝重,或许死亡在云溪城不算什么稀罕事吧。
秋民往后一扭头,整张脸惊呆了。中天楼从底层到三层栏杆处一块大红布在迎风飘扬,上面几个五排金色大字:云溪西城李府小爷凯旋!
秋民调转马头往中天楼方向骑去,直到中天楼前才停下来,秋民心中一股热血突然沸腾起来。什么叫视觉震撼?眼前这块长度达到十米宽度四五米的红布就叫震撼。
身后几个人也跟了过来,明城说:感觉怎么样?
秋民转过头看着明城,明城使了个眼色,这时秋民才发现这不是一块红布,而是四面都有,秋民顿时觉得有些过了。
秋民问道:这合适吗?
天行答道:这时云溪城的规矩,只有这个才能配上李府。
子荣补了一句:你瞧我们的名字也有。
秋民看见中天楼的柱子上贴着红纸,也用金字也他们的名字,这个事儿不经让秋民想起中国第一代海外留学生,他们回来是必须要登报的。
明城接着说:走吧,晚了就不合适了。
几个人扭头往西边去了,秋民时不时的回头看看这红布,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80后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时老师发的三好学生奖状吗?你当时是什么感觉,或许秋民现在就是这样。
秋民平复了心情,嘴角不经意的露出笑容。西街南侧尽头的一排店铺引起了秋民的兴趣,从城区划分上讲,这里属于南城。这排店铺大概有十来间门面吧,只有最中间大门开着,门口写着存善堂三个字,门口是一排帘子遮掩着,看不清里面是干什么的。虽说马队是按一定的速度前进的,可是并没有打断秋民的思绪。
秋民的北漂生活并不如意,平时喜欢去吃街边的小餐馆,倒不是因为他不会做饭,而是因为一直是一个人罢了。做一个人的饭那是最痛苦的,就以午饭为例,差不多九点钟就要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后一直要折腾到12点,饭菜才能做好,吃饭要半小时,吃完饭又要开始收拾,这前前后后几个小时就没了。这样一来还不如去小餐馆,几乎一样的花费二十分钟就完事儿了。你要问他为什么不找个女朋友?他会告诉你房子小,为什么房子小呢?因为三环租金太高,自己挣得太少,为什么挣得少呢?唉,这话就不提了,说多了都是泪。
人就是活在这样的循环里,一层层的东西缠在你身上,读书、毕业、找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子、孩子上学……生活就像没有终点的旅行,一批批人类或许就是在这样的循环里憋死的。话说木乃伊为什么用布一层层的缠着?难道是悟透了生活的真谛?你可别告诉我是为了保存尸体。
这话扯远了,秋民看见存善堂就在想,他为什么不把剩余的门面隔开租出去?这可是云溪城的主路啊!这要是在一线城市,不收你个百八十万的租金就算便宜你了。秋民又想起北漂的小餐馆,每次服务员把饭菜端上来的时候,秋民都能感觉到饭菜的价格里有一半是租金,哈哈哈哈哈哈。
想到这里时,他们已经离开云溪城了,西边是一片庄稼地,庄稼里种着水稻,和进城时那一大片差不多,这水稻竟有一人多高。走过庄稼地,便看见一条大溪,为什么叫大溪呢?从它的水量看,够不上小河,也绝不止是小溪,所以我叫大溪。
溪上有一座木桥,比水面高出好多,不远处还有个石板桥,石板桥边有个石闸。这个石闸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就是在云溪里垒上一米多高的石墙,石闸里没有排水渠,当水量高过石闸时,自然就流过去了,秋民为什么这么熟悉呢?原因很简单,在他老家也有这样的石闸。
过了木桥再走一段就能上山了,翻过一座小山丘,放眼看去山顶上果真一片冰雪世界。没过多久他们就看到云芳他们了,浩浩荡荡近百人的出殡队伍,一路上撒着白纸。秋民一回头这才发现这一路上都有零零散散的白纸。
文心加快速度骑了过去,明城领头急忙下马,其他人也跟着下了马。云芳只是冲着他们点点头,那条狗又跑过来了。
明城说:秋民、子荣,我们去抬棺吧。
几个人过去抬上棺材,一开始是四人抬着,加上他们三人,一共七人,棺材一上肩秋民发现不是很重。抬了好一段发现前面有个挖好的坑。
几个人把棺材放了进去,开始回填土,秋民接过铲子发现很轻,你别觉得秋民生活在古城就不会力气活儿,他干活儿很麻利的。他刚铲了两铲子突然停下来,他发现那条狗不活跃了,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秋民,秋民冲它点点头。
简单的下葬,明城在墓前立了酷爱木桩,明城以一种庄严的样子站在墓前,其他人分成两边,男人四排、女人一排。
秋民不太习惯这样的场合,突然明城抬高嗓门,喊着:嗟乎,天之生人兮……
不用问,他肯定在念祭文,秋民只是没想到明城还会这手。子荣用肩碰了碰秋民,秋民转过来。
子荣说:你看见山谷里那个房子了吗?
秋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的确有一座木屋孤零零的呆在山谷里,房前屋后种的有蔬菜果树,好像还养的有家禽。
秋民说:看见了,怎么了?
子荣小声说道:听说千云住那里。
秋民心想不对啊,千云介绍自己时说是东城百里家,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难道是喜欢田园生活?别扯了,怎么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