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在好心店员的帮助下挑选了各种适龄的红色的内裤,每人两条。
没别的意思,图喜庆。
赵国生挑着一旦子,硕果累累,满载而归。
过程什么的,都可以忽略。
“怎么买了这么多月饼?费钱又腻得慌,顺便买几个分着吃尝尝鲜就行了”刘兰秀翻看着买回来的东西,直晃晃的摇头,习惯性啧啧啧的责怪。
这年头月饼特大一个,基本上四个一斤,很实诚。
“不买这么多,分不开”赵国生眼睛眨都眨的买了五斤,二十个。
“那也太多了,这玩意尝尝还行,多吃就腻的牙痛。”刘兰秀心里盘算着如何分,分几份?那几家?
这年头月饼种类还没有后世那么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以他们能力买得起的,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就那么几种,不是冰糖馅、白糖馅就是芝麻糖馅的,再贵一点就是蛋黄馅的,味道很一致,就是甜甜甜,腻腻腻。
就是这样,架不住孩子们爱吃啊。
哪怕再穷的人家,在中秋节这天一定会吃上一口月饼,这是一种习俗,亦是一种传统。
“你明天回娘家带两斤月饼回去,还有猪蹄。”刘兰秀娘家就一个哥哥,没有分家过的说法,所以过节送礼时顺带上大舅子一家。
“那一斤冰糖馅的月饼,一斤蛋黄馅的月饼。”
“口味顺你喜欢。”
在这种事情上,赵国生不会有意见,东西都买了,何必让人不痛快呢?
还没过中秋,家里孩子们眼睛蹭亮蹭亮的盯着月饼,恨不得马上吃上两口。
瞧着他们那暗自吞口水的模样,好似那月饼是何等山珍海味一样,害的赵国生也想尝尝了。
“美艳你去拿一个冰糖馅的月饼,一个蛋黄馅的月饼,我们几个先分着尝尝味道。”可能味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味,赵国生猜测。
“我去拿”年龄最小的赵爱强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猴急猴急的,小孩子性格一望而知。
“这小子,就他鬼机灵。”
望着手里发出腻腻甜香味,饼皮黄黄的略带烤焦黑的大个圆圆月饼,赵国生有点晃神,依稀记得他小时候吃过类似的月饼。
在孩子们火热的眼神下,不敢过多分神的赶紧咬了第一口,甜甜的,嘎嘣嘎嘣冰糖的响声,一股油香从嘴里往肺腑漫延,不自觉的细嚼慢咽,慢慢品味。
熊孩子们可不一样,见赵国生吃了第一口后,丝毫不斯文的一口把分到手里的全部吞进去,格叽格叽、嘎嘣嘎嘣,三下两下吃完了。
甚至还把落满在沾满油渍纸捧在手里,把散落在油纸上大块的月饼皮粘起来吃了,再伸出舌头将碎末尽舔入口中,一脸的意犹未尽。
赵国生:“……”
或许月饼买少了。
赵国生永远都不会明白,对孩子来说,买得再多,那也是不够的,舔油纸那是必然的。
第32章
‘中秋团圆’的气氛越发浓厚,这几日,赵家村空前盛况,喜气洋洋的热闹非凡。
“我吃过午饭就回来,不带孩子们回去了“虽然很想在娘家多待会,现实不允许。
两家相隔不算远,来回耽搁不了多少时间,要想多待会也不是不可以,如若想留宿就不方便了,毕竟就三间破土坯房,住不下。再说刘兰秀不放心家里的事。
“嗯”赵国生没在意。
“除了鸡蛋、猪蹄和月饼,我还想给爸妈拿点钱。”换成别人直接私下给娘家爸妈拿钱,偷偷的不会让人知道,何况刘兰秀在一定程度上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私心挪用补贴一点谁知道。
可这个人是刘兰秀,她承认有私心,也大摇大摆的把在能接受范围内的私心摆在桌面上让你知道,正是因为这样,赵国生才更放心。
“家里的钱不是你管的吗?你接着拿就是了”倒不是赵国生太大方,而是赵国生太了解她的性子了,典型的守财奴,就算是她娘家,也不用担心会掏空家底。
看赵国生的样子很不在意,没持反对意见,刘兰秀很高兴。
“我不是怕你不高兴吗?再说你是一家之主,有什么事都得跟你说一声”可不能因为这事伤了和气,娘家和婆家的区别刘兰秀还是分得清的。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这辈子还是靠自家男人和儿子过日子。
千万不要把女人说的话全盘当真,要是全部当真你就玩完了,赵国生微微咧嘴一笑说:“你娘家不也是我岳家吗?一个女婿半个儿。”
谁不喜欢听好话,刘兰秀一听这慰心的话,一直保持着乐滋滋的心情回了娘家。
刘兰秀前脚一出门,赵国生后脚就提着东西去了赵父赵母那里。
原本这些该是刘兰秀一手操办的,自从刘兰秀无意中发现公婆执着的封建老思想后,她学乖了,学聪明了,既然你俩老喜欢儿子、孙子,那就让她们做儿媳和孙女的很知趣味的推贤让能,绝不无知的出现在他们俩老眼前。
赵国生提着猪蹄和猪肚子一路慢腾腾的,饶有兴致的沿途和相邻的三大叔、四大爷聊两句,偶尔碰到一两个刚回来送节送礼的外嫁女,面孔熟悉又陌生。
“国生,你来了,我还想待会去找你呢?”赵芬娟一大清早赶过来送节礼,尤其今天还是赵父生日,她婆婆很通人情,每年这一天都会催促她早一点回来。
“姐,你来这么早?吃过早饭了吗?”对这个唯一的姐姐,赵国生印象很好,感情也不错。
“还没呢,姆妈正在煮面条。”转身回过头朝屋里喊道:“姆妈,国生来了。”
说完才注意到赵国生手里提的东西,眸光不由的淡淡一暗,瞬间又恢复神采,这是她弟弟,亲弟弟。
叹息着几口气咒骂自己几句,安慰着告诫到,孝心不是用这些来比较的。暗地唾弃自己,这是什么龌龊思想,赵国生是她亲弟弟,他家过得好,她高兴才是。
“国生,我多煮了面条,还煎了鸡蛋,你再吃点?”听到女儿的声音,赵母煮面条的手不自觉的多抖了几下,这不面条就多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