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里就两亩水田种了稻子,两亩旱地中的一亩之前种了油菜跟麦子,剩下的一亩被他种了起码半亩的红薯,其他的便是玉米蔬菜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田赋只收稻子或者银钱,若是交稻子的话,他家那两亩水田产的稻子,估计有一多半要作为田赋交上去。
余舟跟锦川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朝不保夕的日子,所以现在收了那点早稻在家里,两人都舍不得交出去。商量了一番之后,便决定还是交银钱。
虽然说起来是一样的,有银钱照样能买得到粮食,但有足够多的谷子在家里放着,这种安全感还是不一样的。
余舟绕过槐树下挤在一处的村里人,以及来收田赋的衙役。走到家里后,发现自家院子的门居然从里面上了闩。
他先是一惊,因为正常情况下,除非是两人一起去镇上这种小半天不能回来的地方,才会给门上闩,不然就是去地里,门也只是虚掩着而已。
余舟抬起的手正要落到门上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又收了回来,颇为无奈地摇了下头退到门边等着。
站了片刻后,院子里便有脚步声朝门边走来,紧接着是门闩被放下的声音,然后门被拉开。
锦川看到余舟站在门口,不由怔了下,“你怎么不敲门?”
余舟不答反问,“数好了?”
锦川闻言有些诧异,紧接着明了,点头低声道:“数好了,我拿了五两银子出来,等会儿交完田赋应该还能剩下一些。”
“四两左右就够交完一整年的天赋了。”余舟刚才从大槐树旁边过的时候,听到村里人在讨论旱地跟水田的田赋,稍微算了下,他们家两亩水田加两亩旱地,要交的田赋换成银子,应该在三两多不到四两。
自从成亲之后,家里的银钱就是锦川在管,他把大头都另外收了起来,只余几百文放柜子里平时用,这会儿把门锁起来,就是去藏钱的地方拿交田赋的钱。
藏钱的地方余舟也知道,锦川每次晚上当着他的面数完之后,也会美滋滋地告诉他家里现在有多少钱了,所以听到说拿了五两,他回想了一下上回听到的存款数额,便随口问道:“家里还剩下五十两左右?”
锦川道:“那处只有五十两整了,散碎的还有一两多一点,我都拿出来了,放柜子里平时用。”
“会越来越多的。”余舟道,他现在每个月还是会给书肆写一本话本,新的旧的加起来,每月至少有一两多的分成,好的时候甚至有二三两,完全够两人的开销还有剩。
而且现在已经收了早稻,每月最大的消费买粮食的钱也省了。
锦川道:“我知道的。”
家里的钱都是他在管,余舟每次从镇上回来,就会把赚的钱给到他,而且他自己也还在绣东西挣钱,家里钱的增长速度他还能不清楚吗?
余舟把装着笔墨的篮子收好后,就道:“走吧,我们先去看看陈婶家的东西准备得怎么样了,等会儿跟他们一起过去槐树下。”
两人才走到陈家院子门口,就看到陈叔跟陈丰正一筐筐地从堂屋里把谷子搬出来,院子里也堆了不少的谷子。
看到余舟跟锦川进来,陈婶子便笑着问道:“舟小子跟锦川来啦,你们家的谷子准备好了?”
“我们家就那点地,收的谷子差不多刚够自己吃,”余舟道,“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交银钱。”
陈婶子道:“那可得不少的银钱。”
余舟耸了耸肩,无奈地道:“也总比现在把谷子交了,到时候没得吃了又去买要好。”
“也是。”陈婶子点了点头,虽然他知道余舟家跟村里大多数人家里不同,大家煮饭时都会加点玉米高粱之类的杂粮,余舟家永远是白米饭,自然要比大家吃得米多一些。不过人家余舟跟锦川都能赚到钱,那就是他们的本事。
再说余舟,大约扫了眼院子里谷子的数量,看着还在往外搬的陈叔跟陈丰,不由有些奇怪,“婶子我记得你家的田地,上半年不用交这么多谷子吧?”
“我们打算把下半年的也一起交了,到时候晚稻成熟了就可以留给自家吃,不用上交,”陈婶子笑着道,“毕竟晚稻要好吃点。”
但是全都交早稻的话,要多交一些。不过这话余舟心里清楚,没有拿出来说,就像陈家人知道他交银子也没多说一样。
毕竟两家都有自己的打算,谁也不嫉妒谁,也就不会在意那么多。
陈叔跟陈丰把要交的谷子全都搬到院子里,余舟又帮着计数算数,把要交的数量确认好后。
一直在角落里看着的陈大娘就道:“舟小子等会儿过去大槐树下时,帮你叔挑几担谷子过去。”
“这哪需要您提啊。”余舟笑着道。
陈大娘含笑点头,“你交银钱的话,不急着跟大家交谷子的一起,等大家交完了再交也不迟,反正衙役那里不担心放不下。”
“好。”余舟之前也是这么想的,最好是落在最后面不要被人看到。
说着陈叔跟陈丰就挑了谷子往外走,余舟也选了一担挑着跟在后面。
走到门口的时候,余舟听到陈婶子在院子里长叹了一口气道:“上半年的收成交完田赋后,就没剩下几担谷子了。”
余舟脑补了一下锦川闩着门在家里数银子的模样,也跟着叹了口气,对跟在身边的锦川道:“我会努力先考个秀才的功名,这样我们以后就不用交田赋了。”
像文先生,村里人都急着往外挑谷子交田赋的时候,他还能悠闲地在家教学生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