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也能时不时的听到一些外界的消息,尤其是关于十一王爷和柏安林的消息。
尹志睿所提交上来的证据,掀开了十四年前那场大狱的真相。其实事情说穿了也很简单,胥家因为得罪了柏安林,不肯与其同流合污,所以招致柏安林的怨恨。于是便捏造了证据,说胥家通敌卖国,想要整死他们。
只是这其中的度柏安林没有把握好,因此事情搞大了去。再加上当时与敌国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简直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所以便牵连了一大批人。
也正是因为那一次的大狱,伤了整个国家的元气,三年才恢复过来。而在这三年中,他们便一直处于被打压的状态。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处处低人一头。
好在沈天泰励精图治,这才让国家在短短的三年之内便恢复元气,甚至比之之前更为强大。
但是,因为一己之私而差点害了整个国家,只是这一个罪名,柏安林就承受不起。与之相比,其他那些经营朋党罔顾法纪的的事,简直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可想而知,柏安林最后的下场,究竟会是什么。至于十一王爷,虽则与这件事没什么关系,但他原先的势力,大多是因着柏安林的关系,只要柏安林一倒,他自然再没什么威胁。
不过两人最后的下场究竟为何,沈承廷和崔俊勉却是没有再打听出来。因为他们的事,完全是和柏安林的事一起进行,那既然柏安林的事已经有了定论,他们的结论自然也出来了。
但事情最后的发展,却让两人完全的猜不出沈君宇的用意。
照说,贪污受贿这事,只是他们所犯罪责之中比较张狂的一项。与之相应的其他事情,他们所做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在亲眼看到那么多的证据都被翻出来之后,他们已然知道,自己的罪证全数被沈君宇握在了手里。
依凭他们对律法的了解,那些罪证最多也只能给崔俊勉判个褫夺所有荣誉,一切财产充公,外加流放的罪名。
不是因为他所犯罪责不重,而是像舒龙华那样身负功劳的人不止他一个。更何况他年事已高,又是爷爷辈的长辈,沈君宇为了面子,怎么样都要轻判一二。
至于沈承廷,身为亲王,皇上的兄长,这又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动作,除非他是谋逆重罪,不然沈君宇还真奈何不了他多少。无非也是一个抄家充公的判决,别说死罪,那是连贬为平民都不可能。
可到了最后,等来了最后判决的两人,却皆是被沈君宇的旨意搞晕了脑袋,再也看不清他这么做究竟有何用意。
先是将他们一同接进了沈承廷的王府,然后一道圣旨发下,说要抄没两人所有资产。并且罗列了几大罪名,说崔俊勉是如何的罪大恶极如何的公为私用,论罪当诛,是砍头的罪名。
而说完了崔俊勉之后,又说沈承廷是如何的包藏祸心如何的阳奉阴违,不仅存有不臣之心,还想要一手遮天统御整个朝廷。如此大罪,因是凌迟处死。
当圣旨宣读完毕,不管是沈承廷还是崔俊勉,都深深惊讶于沈君宇居然真的敢下手。不看面子,不怕被人背后议论是想要斩草除根,更不担心这么做的后果是如何。竟然真的这么果断的,想要他们两个的命。
但是惊讶过后,两人也都隐隐能够理解沈君宇的想法。说实话,就算他们两个真的死了,也犹如百足之虫死而未僵,更何况是不死。可若真的就这么死了,还真是让他们心有不甘。
不过还未等两人对这件事有什么深层次的考量时,程威的出现,才是真正让两人吃惊地方。
当然,若仅仅只是程威,那根本不值得惊讶。即使他带来了圣旨,也不会令两人再有什么想法。死都要死了,不管接下来还有什么,也都无法动摇他们的一丝情绪。
的确,将死之人,哪里还有什么顾忌。
但事实证明,即便是将死之人,还是有事情能够动摇他们的心神的。而能够与死对抗的,便只有生。
没错,程威带来的圣旨上,写着的是对他们两人最后的判决。崔俊勉因为贪污公款数额巨大,沈承廷因为知情不报还与之同流合污帮助藏款,所以卸了他们所有的实权,并且追缴所有脏银收缴国库,外带禁足两人三年。
三年之中,他们不能离开沈承廷的王府一步,但除此之外,一切待遇与之前并无二致。
可以说,这一次的判决,简直轻到出乎他们预料之外。
禁足一事无足轻重,于他们无关痛痒。甚至就连他们以为的抄家一事都没发生,只要追缴他们贪污的国库银子就好。可是要知道,他们亏空国库的钱虽然巨大,却到底比不上收受的贿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