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4节</h1>
那时候他和柳海有种相依为命的感觉,而现在,柳川比柳海更成熟可靠,他对柳侠的照顾和柳海不同,但体贴周到的心却是一模一样的。
因为柳川就在附近,柳侠觉得自己在荣泽的生活都丰富多彩起来。
柳川还让柳侠的伙食质量发生了巨变。
公安局的伙食很好,而且对职工带家属吃饭不怎么限制,只要按规矩给饭票就行。
柳川让柳侠每天中午来和他一起吃饭,每天都有一份肉菜,量很足的一大碗,两毛五分钱,再加上五分钱一份的素菜,足够俩人吃,汤随便喝不要钱。
不过柳侠每天中午去找柳川吃饭让邵岩颇为失落,他说柳侠没良心,有了哥哥不要哥儿们,让他每天都自己吃午饭,胃口都跟着变差了。
柳侠一点也不觉得内疚,邵岩狐朋狗友一大群,招手即到,他才不缺柳侠这一个打出来的哥儿们。
不过,邵岩没失落多少天就因祸得福了。
柳川听柳侠经常说起邵岩对他的好,就上了心,找机会问了食堂的师傅,如果他再多带一个人来吃午饭,会不会不方便。
胖师傅很大方的说:“高中哩孩儿?那儿哩饭就是猪食儿,孩儿们可怜着哩,不过是多加一碗水多切几刀菜,没啥不方便,叫孩儿来吧!”
公安局宿舍紧张,柳川和一个叫马小军的合住一间,柳侠在那里不方便,所以中午他还是去邵岩那里小睡。
邵岩其实学习挺好,要不也不会和柳侠一样被分到重点班,他的英语尤其好,在全年级的水平和柳侠的数理化一样傲视群雄。
他的短板是化学,一看见各种符号堆集的公式就发晕,成绩永远在五十分上下摇摆。
和柳侠成了好朋友后,柳侠有时间就给他开小灶,他的成绩现在勉强能及格,偶尔考个七十多分,他能高兴好几天。
柳侠的英语也因为邵岩终于突破了六十分大关。
柳川回来一个月后对柳侠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以前永远精力过剩的幺儿,现在永远睡不够,沾床就能睡着。
这让柳川非常心疼,所以如果可能,他中午哪怕在其他地方办事,也会及早赶回来,早早买好饭菜,让柳侠能一过来就吃上,然后回去多睡一会儿。
所以柳川到公安局后没多久,全局都知道他有个在荣泽高中即将参加高考的小弟弟,柳川对他非常疼爱。
柳侠就在这种可以说是幸福的生活中,迎来了他高中的最后一个寒假。
第35章 高考前夕
柳侠和柳川带着两大包年货回到柳家岭的那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了。
在上窑坡看到和柳钰一起拼命向上爬的猫儿,柳侠心花怒放。
猫儿先熟练的在柳侠脸上按右脸颊、额头、左脸颊、鼻子的顺序亲了一遍,又歪着小脸等柳侠照样亲了他一遍后,兴奋地对柳侠说:“小叔,娘生的小弟弟可丑可丑,不过我可待见他,奶奶说我现在太小了,等我长到你这么大就让我抱着他耍。”
柳侠和柳川都吓了一跳。
大嫂秀梅不是说要到年后二月初才该生吗?这还有一个多月呢!
半月前那场小雪,让秀梅抱柴禾的时候滑了一跤,早产生下了一个男孩儿。
这次,柳长青让柳魁直接带着几个人连拉带抬将近十个小时,把秀梅送到了望宁卫生院,秀梅不仅平安的生下了孩子,还主动要求做了结扎手术。
外面计划生育风声鹤唳,可从上窑往南的村子根本就没人管,秀梅是南部山区第一个做结扎的人。
虽然柳海和柳凌都不在家,但因为柳川和他买回来的丰盛年货,再加上多出一个每天都要哭几嗓子的小家伙,柳家过年的气氛依然热闹欢乐。
除夕夜在喷香的饺子和温馨热闹的聊天中过去,又一个春天在明媚的阳光中来到。
柳魁抱着最小的柳莘,领着柳川、柳钰、柳侠和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给父母(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柳川提前准备了比较新的毛票,柳长青和柳长春坐在炕沿上挨着发压岁钱,除了柳魁和柳川已经自己能养活自己,连柳钰都有五毛。
柳长春最后一个给柳侠发,放在他手里的,是张崭新的十块。
柳侠安静的看了一下,就用力的在蒲席上又磕了一个头,轻轻说了句:“谢谢二叔!”
这不是柳长春第一次给柳侠发比其他人多很多倍的压岁钱,他去年就这样发过一次了,当时也是同样的情形,但屋里还是有短暂的静默。
他们是没有彼此之间说“谢谢”这种习惯的,都是一家人,最亲的人,所有对彼此的好都被视为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柳侠偶尔会说“谢谢”。
五年的时间,柳侠已经不知不觉地把猫儿当成了独属于他自己的责任,其他人对猫儿的好,都被他视为意外的恩情而心存感激。
高三生没有享受完整节日的权利。
柳川初三回单位值班,柳侠初五返校,初六上课。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先宣布了一个重大的消息:“今年咱们中原省取消了高考预选,你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高考。”
然后,他又用十分钟时间宣布了十条纪律。
柳侠听到第一条“从今天开始,三年级晚自习再加一节,逢双周才休星期天”后就气得没心听后面那九条了。
中午准备去吃饭时被邵岩拉住,才知道,三年级以后中午不准离开校园,原来一点半开始上课,现在改成了一点整了。
也就是说,柳侠他们以后连午后趴课桌上小憩一会儿的时间也没有了,以后的五个月,他们会每天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半都呆在教室里学习。
柳侠想想都觉得恐怖。
柳川在单位买好了饭却等不到人,以为柳侠出事了,找到学校,看到在大门口那道白线里侧急得跳脚的俩人,知道了原委,又跑回单位把饭菜给提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