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作者:张永廷
第26章
四寡妇土司的英雄传奇
穆桂英的形象取材于少数民族地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播州杨家将故事里,有一个英勇无比的寡妇土司,她的经历与穆桂英很有些相合之处,这位女英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一品诰命夫人。
根据秦良玉遗留的衣物测定,她的身高约1.86米。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也是一个寡妇,她活跃的时候,正是明朝杨家将小说改编校正的时候。
秦良玉生于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初二申时,自幼深受“执干戈以卫社稷”思想的影响,经常与兄弟们一起跟随父亲操练武艺,演习阵法,显露出一般女子所难企及的军事才能。她少小时就很有雄心壮志,父亲非常感慨:“你的兄弟都不如你,只可惜你不是男儿。”
她回答道,“不是男儿也没什么,如果让我掌兵,应不输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和冼夫人(隋时岭南的少数民族首领),夫人城、娘子军皆不足道。”
成年后的秦良玉,“饶胆智、善骑射、熟韬略、工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21岁的秦良玉嫁给了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为妻,石砫因石潼关、砫薄关两地而名。
马氏土司虽然只是一方土酋,但却号称是汉代以“马革裹尸”闻名的马援的后人,这与播州土司定位于宋朝杨家将的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秦良玉深谋远虑,她对丈夫分析说,“现在天下为多事之秋,我们石砫以黔、楚、蜀三地为邻,不可不练兵以求自保。”
秦良玉鼓励丈夫志存高远,立功万里,不可囚困于一隅。在她的帮助下,马千乘建立了一支远近闻名的“白杆兵”。秦良玉亲自参与治军,马千乘遇事都与她相商,无论干部战士对她都十分敬畏。这种女强男弱的模式,与杨门女将的模式很相似。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秦良玉与丈夫一起率军参加了平定播州杨应龙之役。秦良玉与播州杨家的关系很有些复杂,其中掺杂着权力与家事的瓜葛。秦良玉的婆婆覃氏也是一个寡妇土司,千乘之父早逝,他和弟弟千驷年幼,宣抚使一职因而由覃氏代领。
覃氏善专权,有谋略,与杨应龙关系暧昧。长子千乘对母亲的行为非常不满,由此引起了覃氏的嫉恨。于是覃氏专宠次子千驷,并借杨应龙的权力压制千乘,让千驷能得以承袭宣抚使之职,还专门聘娶杨应龙的二女儿为千驷之妻,与杨氏结为姻亲。
当地的土吏马邦聘不服覃氏继位,一直谋夺其印,纠结党羽围攻覃氏,纵火焚烧公私庐舍武大吏,对土官首领、有功之臣,一定要以礼相待,不得疑忌。感动之下,秦良玉更加为明廷卖命。
奢氏父子兵败后,相继逃往永宁老巢。是时,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亦举兵叛乱,与奢氏“遥倚为声援”。安邦彦据水西,进黔北,以重兵困围贵阳,黔省震恐。巡抚王三善集各路军马尽力征剿。秦民屏及其二子佐明和祚明亦随军征战。在一次战役中,民屏力战殉国,二子佐明、祚明奋力突围,皆受重伤。安、奢之叛,历时7年才得以平息,秦良玉在平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后,直抵北京城外,连克永平等四城,畿辅震动。皇帝下诏令天下之师勤王,各方将领逗留不前。
年已54岁的秦良玉慷慨誓众,率军昼夜兼程,再次驰援京师,屯兵宣武门外。时值国家经济困难,根本无力支付军饷,良玉散尽家财以济,日夜兼程,赶赴京师。秦良玉虽然只有数千“白杆兵”,但当年浑河血战扬名,令满洲兵忌惮。不久四镇相继恢复,明军上下通力合作,皇太极担心遭首尾截击,在“白杆兵”及明军的强大压力下,不得已放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去,秦良玉再建“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