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儿不是这样的人啊,”小雷对兔儿道:“你仔细想想,如果不是因为他眼睛看到的和我们不一样,福儿怎么可能会这样呢,你看这幅画,和上一幅差别其实不大……”
兔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天下之道,无奇不有……”小雷越说越觉得找到了理由,“我问问潘滚,军营中人多,看有没有谁眼睛中看到的,后面不一样的……”
“可福儿也说他眼睛小啊……”兔儿还是觉得不是这缘由:“他画我的眼睛就是对的啊……”
“这眼睛还是比你的小啊……”小雷指着福儿的自画像道:“他看到的小,可能和我们认为的不一样?”
小雷和兔儿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的跑去桌旁,摊开纸,同时下笔,将各自眼睛大小给画了出来,然后互相一瞅,长长松了口气,还好,两人看到的是一样的……
但是小雷还是带着兔儿跑去问了潘衮:“遇到过有人看到的东西和大家不一样的没?”
“有啊!”潘衮点头。
“啊,真有啊!”小雷和兔儿齐声道。
“真有,我在边关一个队的,有回他给自己买了一身大红衣衫,我们问他有啥喜事,结果他非说他买的是灰色的……”潘衮笑嘻嘻道:“结果后来发现,他没哄我们……”
小雷和兔儿面面相觑……
第573章 提议
八娘收到了小雷发来的加急绝密文件,绝密等级为最高级。
八娘看着封着火漆的信函,挺纳闷儿的,绝密文件不是应该送给小眼睛吗?怎么送给我呢?
再度看看信封上阿娘亲启四个字,没错,是给自己的,于是满腹疑惑的八娘便拆开了这绝密信函。
一看,八娘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小雷在信中只说潘滚在军中发现了他一同袍,将红色看成灰色,然后小雷便说,真没想到世上还有人眼中看到的东西和大家不一样的呢,不过老天是公平的,也许这些人在其他方面会比常人强呢。小雷说,她打算把六合的收入拨一部分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最后,小雷告诉八娘,福儿又给兔儿送了一副自画像,还是大大的眼睛,嘲笑福儿真是太执着了。
然后就是祝八娘和小眼睛一切安好,就结尾了……
八娘……
闭眼沉思了一会儿的八娘将这页纸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这信就说了两件事嘛,一是小雷听说了有色盲,觉得很奇怪,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二嘛就是顺便再告一下福儿的状……
这内容至于用绝密等级送回来吗?
八娘把信纸翻来覆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正到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瞅了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然后把句子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从下往上看,斜着看……还是没发现。
八娘认真的开动着脑筋,想啊想啊想啊:为什么要提福儿呢,难道是小雷和福儿约定了什么暗语?八娘觉得这可能性比较大,派人去通知福儿,放学后哪都不去,先回家报道,顺便也派人告诉小眼睛,收到小雷的信函了。
而小眼睛交代完暗卫在汴京城内外埋好各种祥瑞之后,才接到宫人的报告,高高兴兴的下班回家了,嗯,晚上就给小雷回信,让她准备好,下半年要去泰山呢,千万要规划好行程。
于是,小眼睛和福儿便在八娘的院子门口会师了。
小眼睛瞧着福儿一脸的不高兴,笑道,“怎么啦?被先生罚了?”
福儿闷闷道:“包拯是个告状精!”
小眼睛不在意道,“就许你欺负人,不许人家向先生告状啊?”
“阿娘找我呢!”福儿愤愤然,直接告家长,太过分了!
小眼睛笑道,“没事,有我呢。对了,你怎么欺负包拯了?”
福儿把包拯的作业给偷偷的藏了起来,于是包拯便被先生罚了,但是一天过后,包拯居然凭借着种种线索,找福儿讨说法。
福儿感慨,自己果然不是做贼的料啊……“开个玩笑……”
本来就是黑脸的包拯,脸色更黑了……“不思悔改!”甩甩袖子走了,今天都没正眼瞅过福儿,脾气大得很。
“肯定是给阿娘告状了!”福儿闷闷道,因为一般情况下,八娘不会特意派人去通知福儿,赶紧回家的。
在福儿心里,八娘有时候还算得上是个严母,小眼睛倒一直是个慈父,溺爱孩子的慈父!告状肯定找八娘!包拯太狡猾了!
“这包拯,日后没准倒是个断案的高手喔,胆子又大,当御史也不错,好好培养培养,也许还能成一代名相呢。”小眼睛笑呵呵的安慰着福儿,“你被他欺负的日子还在后头呢,哈哈!眼下你能欺负他几回,就赶紧多欺负欺负吧……”
福儿无语,“我为什么要让他当丞相呢……”找虐啊!
“不对,凭什么丞相就能欺负我呀?我专门欺负丞相好不好……”福儿很生气,冲小眼睛翻白眼,不要以己度人……
小眼睛微微摇头,“你日后就知道了,好啦,别板着脸了,走,见你阿娘去,小雷来信了。”
小雷来信了?福儿一下高兴起来,呵呵,那兔儿的信应该也一并到了呢。
于是八娘便见到了面带笑容的父子俩。
不一会儿小眼睛和福儿也都严肃起来,连福儿都没来得及脸红小雷打自己的小报告。
三人把信翻来覆去的瞅了又瞅,放在火苗上扫了又扫,想放在水里泡一泡吧,又怕给泡坏了……
最后,小眼睛叫来暗卫,问暗卫,内部是怎么传递绝密信息?
暗卫献出了一个小瓷瓶,用笔蘸着药水涂在纸上,隐藏的信息就会显现……
八娘对暗卫好不仰慕,这可是涉及到化学了呀……
不过这药水对小雷的密信没用……
无奈,小眼睛只能派暗卫给小雷火速送了一封信,告诉小雷,不懂,没有看懂,送信的暗卫是可靠的,可让暗卫带口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