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悲言被这处的险峻吓了一跳。沈光明眼神比他好,很快找到了山壁上一条细细的石阶。
“应该是猎人修筑的,咱们可以沿着那里下去。”沈光明眯起眼睛探头观察,“你瞧,在中段,白色那地方,应该就是骨头寨。”
宋悲言看得眼睛都酸了,才勉强从密密匝匝的浓绿色中看出一点儿白色痕迹。
只是那种白着实刺眼,是一种死气沉沉的白。
骨头寨建在天生谷中段的山壁上,像是将一个寨子斜插入山石之中似的。因天长日久,被藤蔓慢慢覆盖,几乎看不出原貌。
宋悲言心中又是好奇又是紧张,但已经走到石阶边上,他不敢开口再问,紧紧随着沈光明往下走。
“我踩哪儿你就踩哪儿,脚下注意别碰其余的地方。”沈光明也紧张起来,“这儿怎么青苔这么多,难道最近没有猎人来过么?”
像是应和他发问一般,谷底突然传来骚动,随即一群巨鸟斜飞而出,掠过两人身边,直冲天穹。
宋悲言背部紧贴山壁,冷汗几乎都出来了。
“走。”沈光明不再多话,只发出简短的指示。
但两人接下来走得更加慢了,谁都不敢加快脚步。等到日头渐渐斜了,照亮那一点儿惨白的寨子,他俩终于来到了靠近骨头寨的地方。
石阶却从这儿就断了,断得干净利落。
沈光明站在最后一阶看了一会儿,抬头对宋悲言说:“小宋,我们好像错了。”
“什么?”宋悲言正瞧着骨头寨,茫然反问。
“这个石阶不是猎人做的。”他低声说,“它是专为要来骨头寨的人修的一条路。”
宋悲言迟疑片刻:“所以才几乎没人用过?那是为谁修的?”
“……不会是为了我们修的吧?”沈光明干巴巴地笑了。
宋悲言不敢笑,咽了口口水:“唐大侠他们……种好药草了没有?”
“种好了吧。”沈光明说。
两人似乎都略为安心,总之先贴在岩壁上,远远看着骨头寨。
走近了才发现,骨头寨的下方其实依托着数条粗大石梁。石梁露出一半,其余的部分被寨子吞没其中,是修筑者连带着它们一起纳入了骨头寨的设计之中。骨头寨除去被覆盖的地方,裸露的部分只能隐约看到一根根粗细不一的骨头。寨子并不小,约有五六层高,但每层高度不一,歪歪扭扭,在石梁上维持着一个尴尴尬尬的平衡。
从两人停步的地方到骨头寨,大约还有十余丈,没有落脚点,全是湿滑的山壁。山壁上倒是悬着数根藤条,从上面远远垂下,一直没入谷底的雾气之中。沈光明伸手拽了拽,很稳固。
宋悲言目力所限,实在看不清楚了:“那些真是骨头吗?”
“全是骨头。”沈光明小声说。
除了兽类的头盖骨,他还看到了几个人的骷髅脑壳。谷中无风,寨子周围的枝叶却簌簌而动,想到猎人们说寨中有怪声,两人都有些怵。
“唐大侠到底种好了没有啊?”宋悲言小声问。
“好了,一定好了。”沈光明小声回答。
两人对答完毕,突然齐齐闭上了嘴巴。
寨子边上的树丛中,突然钻出了一张人脸。
这边的两人渐渐深入天生谷,而另一边的杰子楼里,田苦和沈晴也在深入杰子楼的底层。
沈晴理解田苦的猜测,终于还是回去取了钥匙和密令。夫妇俩十分谨慎,逐层往下,直抵第十五层。
和鹰贝舍地库一样,杰子楼下的六十六层,每一层都有复杂的机关把控。虽然建在山中,但因为内里存放着极其珍贵的东西,这六十六层的外墙浇筑了多种坚固材料,水火难侵。田苦站在十五层的门前,把手里的灯递给沈晴。
沈晴:“我也要和你一起进去。”
田苦点点头:“好。”
沈晴这才将钥匙和密令交给他。两半钥匙与密令合在一起,嵌入十五层门上的机关夹层,田苦听见了从墙壁深处传来的机括开启声,沉闷而嘶哑。
和十五层以上的楼层不同,从这里开始,想进入十五层以下任意一层,都必须先通过十五层的机关。田苦随父母来过这里,但没有机会看到里面的任何东西。他爹娘教给他开启的方法,然后就仍旧将他带了出去。
听到机关彻底打开的声音,田苦示意沈晴后退:“这里面气味浑浊,你先掩着口鼻。”
沈晴依照他的话做了。
田苦只将门打开一缝,随即迅速滑入门内,反手立刻将门重重合上。
浑浊的风几乎要吹灭沈晴手里那盏琉璃壳子的灯。
她呆了片刻,明白过来,扑到门上怒吼:“田苦!王八蛋!”
田苦在内默默作揖:“夫人,等我出去,你再揍我吧。”
“混帐!”沈晴气得差点把灯都摔了,最后关头心疼银子,险险又捏稳在手里。
田苦听不到她骂人了,知道出去一定无幸,揉揉肩膀,转身慢慢走入深处。
第74章 骨头寨(5)
随着他一路行走,灯火明亮。长明灯处处点亮,此处虽是谷底,但并不昏暗。
田苦逐层往下,一层层地破解机关,一直到第十层才停下。
神鹰策的相关书卷,果真就放在这里。第十层存放的全是和朝廷相关的东西,田苦很想停下来好好看看,但怕沈晴在外等得心急,只好飞快走过去,直奔目标。神鹰策的卷宗足有十几箱之多,全都垒在地上。田苦将沉重的木箱子一个个取下,干脆席地而坐,按着箱子上的编号一一开启。
如果迟夜白没有隐瞒的话,杰子楼这边的资料是远比鹰贝舍更完整的。田苦的老师本身曾是朝廷中人,具有十分复杂的人脉,经他牵线搭桥,杰子楼增加了不少购买消息的渠道。但第十层的资料中,绝大部分是公开的,只有小部分是绝密。神鹰策显然就属于这个小部分。
田苦坐在地上,在盘坐的大腿上一次翻开三四本册子。册子都有了些年头,但因为几乎无人翻阅,还是崭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