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学神十三岁 第19节</h1>
赵老师和初三的带队老师正站在大巴旁边说话,见她出来,都对她招手,问她题目难不难。
“二试第三题有点难,其他的……不能算难吧。”
“一会儿看卷子。你都做完了吗?”赵老师问。
“做完了。”
“做的对不对?”
“应该都对。”
赵老师高兴的搓手,“行,你有这个信心就好。”
*
学生们陆续出了一中校门,有些学生的脸色明显不好。
张娅宁只做出二试的第一题和第二题,第三题没有时间做,看到题目她便果断放弃。第一题和第二题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作对了。
大巴车上一片哀嚎,想必其他学校的考生也会是哀声一片。
带队老师清点完人数,赶紧催着大巴司机开车回学校。
康妙玟只觉得很饿,可能用脑子用得多就是会很容易饿吧。赵老师给了她一根火腿肠,她撕开包装,掰了半根,剩余半根递给张娅宁。
张娅宁愁眉苦脸,“吃不下。我一想到题目没做完,就根本吃不下。”
“人是铁饭是钢,吃点吧。”
路景延坐在她俩后面一排,脸色苍白。
乔俊之也没有好在哪里,低声嘟囔:“这就不是我们初一学生能参加的考试!”
康妙玟很讨打的说:“很难吗?不觉得呀?”
张娅宁又好气又好笑,“不跟你比,你就不是一般的初一学生。”
康妙玟一脸正色,“我确实不是一般的学生,我是三班的。”
心情沮丧的乔俊之也忍不住笑了。
“这次没考好也没关系,明年再考嘛。再接再厉。”
张娅宁有点犹豫,“爸爸说,竞赛是给尖子生一个——我忘了那个词怎么说的,总之,如果专门打竞赛的话,对应的是各个大学的特招,比如科大少年班。”
身在庐州,最有名气的理工科大学其实不是庐州理工大学,而是中国科技大学。
中科大少年班于1978年3月开始正式招生,单独筛选、面试报名学生,对年龄的限制是未满17周岁、且年级在高二及以下。
第一届少年班一共21人,最小的学生只有11岁,来自全国各地,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天才少年。因为是理科班,有些多年后闻名遐迩的天才少年没能进入少年班,比如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安徽15岁天才少年査海生,査海生以笔名海子成名,被视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
目前设立少年班的大学有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12所,其中尤以科大少年班的创办历史最久、名气最大。
科大少年班?听上去就很牛!
第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到底还是身为教授的张凤波懂的更多, 康卫国和奚绣蓝都是既不懂又不了解这些方面的情况,所以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说的就是这个。
康妙玟琢磨着还是要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以前稀里糊涂过了半生, 现在有机会再来一次, 可不能仍然稀里糊涂了。
要说什么人最了解这些信息,应该还是中学老师们, 康妙玟想着等数学联赛的成绩下来最好去问问赵老师,或者铁老师。再去中国科技大学问问情况,反正很近, 骑自行车都不要半小时就到了。
如果数学联赛拿了一等奖, 可能她也有资格进入科大少年班的考察期了。
不知道少年班是怎么个录取流程?
她记得当年科大首创“少年班”可是在报纸上大大扬名过的, 之后好些年少年班都顶着“天才神童”的硕大光环。中国人自古便喜爱神童, 《伤仲永》便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本地报纸上一定有科大少年班的“新闻”,等放假了去图书馆找找。
*
赵老师也在想这个问题。
想把一个数学小神童摁在中学里那不现实, 是浪费孩子的天赋,但也要循序渐进的来, 要稳扎稳打,为她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她能够顺利成长。
一个优秀乃至优异的学生是老师的终极梦想,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出人头地、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教书育人,意义便在于此。
康妙玟才12岁,还很小, 少年班目前招收15岁左右的学生,她还有几年时间。
赵老师决定等数学联赛的成绩下来了, 再跟班主任刘老师、英语金老师一起商量一下康妙玟的学习进度问题。
*
大巴开到庐州理工附中门口,孩子们下了车,各找各妈。
康妙玟一眼看到学校大门边上的老爸,康卫国正低头抽烟,不知道在想什么心思。
“爸。”
康卫国抬头,“哎哟!你都回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