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二百五十四章 加速发展(下)</h1>
通过后世的经验,柴东亮明白一个道理。真正强大的国家更应该是个文化极为昌明的国家,任何外来的人口和文化,都会被这里的主流文化所融合,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营养物质,令国家的文化更加丰富和强大,同时也更容易输出。发达的文化可以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从而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国,为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当他们对这种文化和这个国家产生认同感之后,就会选择定居中国,继而就是入籍归化。这就是个理想状态的良性循环。
未来的世界什么最贵?人才能够大量吸引人才的国家,必然是强大的国家
柴东亮记忆中的美国,仅仅一个加州,就有海峡两岸的清华毕业生一万六千人,美国梦几乎成了全世界精英人物的共同梦想。美国并不美好,治安环境不如欧洲,自然环境不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但是美国够大,美国够开放,美国人口也足够多,它足以容纳全世界精英的梦想。别说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就是富裕的加拿大,也有四分之一的人在美国工作。
因为美国,拥有能够让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和环境,而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
华人在美国研究最前沿的基础科学,印度裔则在美国研发更先进的计算机,欧洲犹太人的后裔在整合全世界的金融业,非洲后裔则在体育和文化上丰富着美国的精神???全世界都在用自己的血肉来滋养美国,拥有如此巨大的人才储备,其他国家试图超越美国的地位又谈何容易?
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刻意的强调民族多样性,甚至将很多已经归化的民族从主体民族中剥离出来,不啻是自找麻烦。
柴东亮理想中的中国,不但有黄种的汉人,还会有白种人、黑人、棕色人种,他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说着不同的预言,但是在他们的下一代会说着同一种语言,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都把自己脚下的土地看做是祖国。
未来的中国,证件上将不会有民族这一栏,不再有满汉蒙回藏之分,无论他们的祖先来自哪里,肤色是什么样,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民族:华夏走到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公民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国家的强大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任何外来者都会被主体民族排斥,而他们也会自动结成小团体,并形成一个对主体民族无比仇恨的新的民族。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车、轮船、飞机将世界联成了一体,人口之间的流动将变得极为频繁,除非是闭关锁国,否则根本不能阻止外国人进入中国。如果不能令外籍人士归化,他们就始终把自己当做外人,指望他们全心全意的为中国服务,肯定是不现实的。没有归属感的人,作恶也没有心理负担,犯罪的时候不但不会有愧疚感,反而会有一种报复主体民族的快感。外来民族犯罪率高企,又会令主体民族对他们更加轻蔑和厌恶???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使得民族性格更加的封闭。
在未来的世界,一个封闭的国家几乎是没有生存能力的,更谈不上发展。
令柴东亮感到幸运的是,民国初年的中国,只有满汉蒙回藏五大民族,壮族、土家等民族早已归化多年,成了汉族的一支,后世里的维吾尔、赫哲、锡伯等民族几十个民族,也都分别归属与其他的四大民族。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九成半以上是汉族,偌大的中国几乎是个单一民族国家。当然这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无数次的刀光剑影,无数次的男婚女嫁,用最残忍和最亲密的手段,经过千百年才形成的局面。
在后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真正发达的只有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几个地方无一例外的属于传统的儒家文化圈,其中台湾、香港、新加坡主要都是由汉族组成,亚洲的其他文化几乎都无法和现代文明完美的楔合。儒家文化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它却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极具包容性,这是亚洲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
适合一个大国的主体文化,必须具有包容性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就有这种特点,释道儒三教在千百年来在中国都能和睦相处,甚至三教合一,彼此水**融,这在其他文化圈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包容性正是中国在多元文化互相交流的未来世界,能够强大的最坚实的基础,
在辽阔的边疆地区,如果对中国文化不认同的少数民族占了多数,对国家的安全势必构成重大的威胁。柴东亮对这一点,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希望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关外的满蒙两个民族融合进来,成为华夏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有一天,江淮军占领了日本,那么将大和民族也统统归化进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将一个人口达到六千万的民族统统杀光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将他们融合进其他的民族倒是很有可能的。日本女人虽然大部分个子不高,而且天生的萝卜腿,但是中国几千万娶不起媳妇的光棍,应该不会那么挑剔的
其实在另外一个时空,日本人在满洲搞的皇民化,也是出于同一个目的。但是日本人的数量和中国人不成正比,几十万日本开拓团放在拥有三千万人口的满洲,是在是少的可怜,而且日本那种岛国人天性中的偏执、狭隘,实在不适合作为主体民族同化别的民族。
任何一个试图强大的国家,都会将自己的文化输出国门,只是有的国家经济军事文化都能达到那种高度,所以就越来越强大,而有的国家有心无力罢了。输出文化不仅仅是比拼武力和经济,更多的是国家的长远战略以及国民素质。
像苍井空老师、武藤兰阿姨、小泽玛利亚姐姐???这些深受群众喜爱的人民艺术家,柴东亮同志是很欢迎她们归化的,相信很多中国男人都会有同样的看法,起码可以为中国源远流长的青楼文化增添一抹亮色。盛唐风情中,从来就不缺乏龟兹的琵琶和胡女的舞蹈。
融合的手段,首先就是经济利益,愿意融合和归化的外族,享受主体民族的优待,不愿意的则被边缘化,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处于劣势???人天生就是趋利的动物,经济手段往往比屠刀更有效果
邝海山在蒙古累的要死,顾麻子在奉天城也没闲着,除了按照江西、安徽的经验大搞土改之外,也在搞民族融合的事情。满人入关几百年,几乎没有人会说满语、写满文了,不论是穿戴还是做派,和汉人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在吃喝玩乐这些方面,比汉人还要精通。辛亥**之后,很多满人害怕受到汉人的报复,纷纷改了汉姓,他们无论从模样还是语言上早已和汉人一模一样。顾麻子在奉天省融合满族的事情,做的无比顺利,比邝海山在蒙古容易的多。
除了经济和政治之外,顾麻子的精力主要就放在兵工厂的建设上。奉天兵工厂和芜湖、上海的两家兵工厂截然不同,它除了少量生产汉风I型步枪等江淮军的标准武器之外,主要生产的还是按照俄国的标准生产绰号“水连珠”的莫辛纳甘步枪和俄式双轮马克沁,当然这种马克沁和江淮军的还是有所区别,没有增加对空射击的高射装置以及平扫射装置、练习弹枪口罩,击发、保险、三脚架都没有按照江淮军标准制造,奉天兵工厂生产的是没有经过改良的老型号。
这是柴东亮特意安排的,为了明年即将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准备的,这些水连珠步枪和老式的双轮马克沁都是准备卖给俄国人的,采用的和俄军同样的制式和标准,质量当然要有保证,但是一些新技术就没必要用在这里了。
柴东亮必须保证,江淮军的武器要比卖给各省军阀和外国人的,领先一代甚至是两代。按照现在江淮军的火力配置,每个师一年起码要两百万银元才能喂的饱,如果打起仗来消耗起码是三倍以上,这也是柴东亮一直无法大规模扩军的原因。
随着江淮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西、安徽两省现在每个月的税收已经达到了六百万以上,各地商家冲着江淮地区的稳定和对工商业的扶持政策,纷纷来这里投资,一直困扰柴东亮的经济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随着一本万利的氨苯磺胺的上市,再增加十个八个整编师的兵力,柴东亮也能养的起。
柴东亮一直推行寓兵于民的政策,江淮地区大批由民间投资的射击、马术、航空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民间组织都得到官方的财政支持,爱好打枪、骑马的年轻人,只需要象征性的掏几个铜板,就可以受到军方派遣的教官的正规训练。单单是航空俱乐部的注册飞行员,已经有上千人。射击、马术俱乐部的注册人数更是达到了十万之巨,战马也达到了上万匹,如果加上受过军事训练的学生和工人,江淮一带预备役的军人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五十多万
这些人都是一声令下,脱下便装就可以抗枪打仗的军人了,而且都是军事发烧友,属于绝对的战争狂
汉风I型步枪、手榴弹、掷弹筒、山炮、野炮、迫击炮、改进型的马克沁、刚刚通过实际测试的德普轻机枪、,如果上海光华兵工厂的一百零五、一百二十毫米口径榴弹炮、加农炮再试制成功,江淮军的陆军就真的算是武装到了牙齿,这样的装备水平拉到欧洲去都算是一流,在亚洲几乎是钢铁怪兽。相同数量的部队,江淮军的火力大概是北洋军的三倍,日军的一倍半到两倍。
大口径火炮对于在清末就仿制过德国克虏伯三百零五毫米口径岸防炮和英国阿姆斯特朗两百三十五毫米口径舰炮的上海光华兵工厂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光华钢铁公司在特种钢材冶炼上领先世界数十年的技术,更是生产大炮最有利的后盾。
江淮军最大的优势不是火力的凶猛,更重要的是,这些武器清一色都是柴东亮控制的企业生产的,零配件的供应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而且轻武器的弹药也全部通用,后勤保障压力比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的北洋军,更是好了无数倍。
当然,江淮军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基层军官经过和廓尔喀卫队的合练,但是战术指挥上依然乏善可陈,高级将领都是坐着火箭提拔的,实际经验匮乏到了极点,士兵普遍都是文盲,加入江淮军之后才学会了写字,对于新式武器的使用学习起来相当缓慢,客观上制约了战斗力,也增大了扩军的难度。
比起普遍受过免费教育的日军,以及基本上接受过正规陆大教育的日军高级指挥官,在士兵和军官素质上,江淮军比日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比起欧陆强国更是天差地别。
但是这个就真的没办法了,柴东亮已经在江西和安徽推行了六年制免费教育,但是要见成效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行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经不足一年了???兵源的先天缺陷,只好用更加严苛的训练连弥补了。实际上,江淮军的正规军普通素质甚至不如预备役的士兵,那些射击、飞行、马术俱乐部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家境还算不错的,大部分人都念过书。不过,比起扩军来说,柴东亮更看重的是基础设施和实业的建设,而这都离不开大量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才???他还不至于干出剜肉补疮的蠢事。
离开了安庆三义制药厂,柴东亮坐上那辆装饰极尽奢华的劳斯莱斯银影回家,明天就是结婚的日子,今天算是偷闲半日吧。
安庆的街头已经通了有轨电车,上班族只需要每个月花上两角银元就可以买一张月票,当然这也少不了军谘府的财政补贴。电车刚开通的时候,不少人来看稀罕,时间长了也就熟视无睹了。
车走到半路,柴东亮突发奇想,不知道吴美琪和莫小怜这俩丫头现在干什么呢?
“调头向东走,去吴家看看”柴东亮用英语对司机吩咐道。
现在的司机已经不是原先的英国佬了,换成了一个精干的江淮军的士兵,他一言不发的将汽车调头,朝着城东的吴家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