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王妃生病了,病情虽然不是很重,但却也起不了床,御医开了调养的药物,皇后娘娘在避暑山庄也赐下了药材补品,当然长沙王妃也得了一份,她皇上和长沙王离京后便一直在府里养胎,不必说皇宫,就是大门也没迈出去一回。
素波当然不会用皇后娘娘的药材补品,本来就没有病嘛,再者她现在也懂了,贵女们都不会用别人送的补品,为是就是以防万一。而长沙王妃对贵女们的手段只有更加清楚的,所以瞥一眼锦盒里上等的血燕、百年的老参等,捧着大肚子轻轻哼了一声,“都扔了喂狗!皇后娘娘的好心我可受不起!”
长沙王虽然是庶皇子,但长沙王府的规制可不低于河间王和江都王的王府,尤其府里的下人,除了赵美人派来的心腹就是赵无敌在西北亲选的忠仆,而陆二小姐嫁过来时,带来的自然也都是可靠得用的仆妇,整个王府跟铁桶一般,邓家也好,皇后娘娘也好,哪个也别想塞进人来!
是以长沙王妃就敢在府里骂骂邓太尉和皇后。
但是,一心想生下长沙王嫡长子的长沙王妃还是小产了,事先毫无征兆,突然间就小产了,长沙王府里专门为王妃备下的数位名医根本找不到原因,而且个个束手无策。
长沙王、陆相等人皆痛心疾首,长沙王妃方自昏迷中醒了过来立即就大骂皇后,可是皇后娘娘远在避暑山庄,便在在京城时也很久没有招过长沙王妃入宫了。
第135章 京城局面
留福将长沙王妃小产的消息轻声禀报了胶东王。
胶东王点了点头, 皇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陆家的女儿顺利产下皇孙,这是他早就想到的了。而长沙王妃在这个时候小产, 也正合皇后娘娘一贯的行事风格。
自己算计着让长秋宫里起了火,皇后娘娘便利用了这么个机会,立即搬到了避暑山庄,离开京城远远的, 这时候长沙王妃小产看起来更是与她完全没有关系。
至于皇后如何做到的, 胶东王并不知道,皇后一向有着非常多的鬼魅手段,母妃那样聪慧也吃了无数次的暗亏, 自己亦不能完全窥破。但是胶东王可以肯定,长沙王妃小产一定是皇后娘娘害的, 而且胶东王还能肯定另一点, 那就是长沙王、陆丞相他们也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办法抓到皇后的一点把柄。
“按说长沙王府一直在防着皇后娘娘了,可他们究竟也没能防住, 可见皇后娘娘的手段十分了得。”留福说着垂了头, 将声音降下了许多, “所以, 王爷千万不能让王妃有孕呀。”
自那日王妃打算装成作身孕, 且又见到了王爷面红耳赤的样子, 留福便明白了王爷和王妃间的秘密——原来他们间真的有不可言说的关系。
无怪自己一直觉得王爷变了,王爷果然变了,过去王爷在自己面前从来没有一点隐密, 现在却将这么大的事儿瞒着自己。留福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王爷身上的余毒消了成了正常男子,伤心的是王爷不再是过去那个什么都告诉自己的小男孩了。
可是留福心里最多的却是担心。身为内侍,他对于男子的某种行为十分不解,就比如皇上,明明与静妃少年夫妻,情深意重,可还是与皇后生下好几个儿子,又收了赵美人和现在数十位妃嫔。留福曾听宫里的老内侍说过男人就是如此,根本管不住自己的身子,他现在真怕胶东王也会一样。
皇后娘娘原本最仇视胶东王府,但就是因为长沙王妃有了身孕便放过王妃先去害陆二小姐,如果王妃真有的身孕,留福根本不敢想皇后娘娘全如何疯狂地对待王爷和王妃。
就在留福猜到实情时,胶东王自然也明白留福知道了。留福不只是母亲留给自己的内侍,也是他在世上最亲的亲人,的确,胶东王完全肯定留福比父皇还要亲,自己只是父皇几个儿子中的一个,还不是最受喜欢的,但留福可是把自己当成唯一。
按说,只凭着留福的可信,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瞒着他,但是胶东王就是觉得与王妃间的亲密与其他完全不同,那种甜蜜唯有一人独享。现在他有些郝然,却不肯去看留福,轻声道:“我都懂,你放心吧。”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了,与王妃成了亲竟然不能做真正的夫妻,胶东王暗自叹了一声,便郑重地向留福道:“只盼父皇能平安回京,我便请旨出藩,我们到胶东去过安稳的日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爷就对争夺那无上的位子不再执着,留福知道与王妃有关,就是现在的他也十分赞同,皇权的争斗实在太危险了,离开京城跟着王妃好吃好喝过一生其实更快乐,只是“皇上会答应吗?”
“会的,”胶东王答道:“父皇一直打算将皇位传给太子,但他也希望我能在一处偏僻之地平安地活着。”
胶东正是偏僻又贫瘠的地方。
当初胶东王被封在“胶东”其实就是邓家和皇后的诡计。胶东位于东海之滨,先前为东夷人世代居所,虽曾归属新朝,但依旧世家林立,朝中政令多半不能到达。除此之外,胶东之地与京城之间正隔着青州,邓家一直心心念念将之收归已有,哪里真心愿意分给胶东王做藩地?只是胶东一地豪强遍地,邓家未能如愿就是了。
留福突然忍不住笑了,“邓家从没想过王爷能去胶东,但现在又不一样了。”
的确,正是因为邓家的贪心惹恼了牛通,邓家非但保不住新到手的冀中,就连青州也失去了,皇上北征后即使重新收复青州,也再不会如过去一般完全交给邓家,而如今青州官员多半也非当年邓家举荐之人了,倒是从太学里派去的六十名儒生却与胶东王有着不浅的交情呢。
如此说来,眼下去胶东就藩的确是个很好的机会。
胶东王自然早想到了,“我们去胶东,把京城留给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