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46节</h1>
人间情缘,有的太暖心,有的则太伤人。
天赐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娘亲,娘亲!爹爹回来了!”
“来了。”怡君放下茶盏,牵出明快的笑容,快步走出门去。
程询更衣的时候问她:“你姐姐来过?红着眼睛走的?”
“对。”怡君帮他整理着衣服,“我没心没肺的,说了些让她伤怀的话。女人嘛,掉眼泪是常事。”
程询挑了挑眉。他才不信。
“爱信不信。”怡君拍拍他心口,“回到家里,别管我这类事,把你的脑子用来陪着娘、对付孩子们就行了。”
“说的是,这些才是我最重要的事。”程询微微俯身,清浅地吻落在她唇上,“你也一样,最重要的,是对付我们这些不让人省心的。”
怡君嗯了一声,啄了啄他的唇,寻到他的手,“走吧,去给娘请安。”
。
这一年,兵部堂官相继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到冬日,办差效率之快,是六部之首。
皇帝心情大好,加封程询为兵部尚书,正式成为阁员,随后又赏了兵部上下三个月俸禄——将至年关,又到了他觉得自己穷得叮当响的时候,更多的赏赐,他拿不出。
仅仅是这样,兵部各官员已是喜笑颜开:要知道,皇帝对六部,这样嘉奖的,迄今只有兵部。哪怕只有几两银子的赏赐,贵在一枝独秀,足以让他们深觉扬眉吐气。
洗心革面、勤勉当差能得到皇帝的瞩目、赞许,值了,最怕的就是常年累死累活,过得还不如混吃等死的。
皇帝如此重用程询,宗亲一向不赞成。这次,一班人在一次宫宴上,委婉地对皇帝表明:言官被你打压得轻易不敢质疑你的旨意,但这般重用程询,实在是不妥,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焉知日后不会狂妄自大、藐视王法?
皇帝听了,微微一笑,“程知行的确是年纪轻轻就入阁做了尚书郎,有何不妥?他的功绩,你们哪个比得了?照你们的说辞,反观历朝历代的君王,是不是也应该苦熬资历再继位登基?那些几岁就坐上龙椅的帝王,就不该青史留名,有些居然还成了明君,这跟谁说理去?朕不到二十岁就登基,掌管天下大事,这么久了,在你们看来,是不是也已变得狂妄自大?”
几个人被他噎得张口结舌。
皇帝睨着他们,没好气地道:“白吃皇粮白拿俸禄,多好的日子,知足些不行么?怎么就这么见不得人好?朕一向对自家人格外心狠霸道些,你们是知道的。别惹得我哪一日当真狂妄起来,再容不下你们。”
几个人噤若寒蝉。
忙忙碌碌地迎来腊月,到了小年前夕,百官放年节假。
除夕傍晚,下起了雪,天赐却带着两名小厮去了外院放爆竹。小家伙这一年每日跟着师傅习武,长高了许多,小身板儿更结实,举止变得灵活敏捷。纵使如此,程夫人和程询、怡君也不放心,担心放爆竹时受伤,手边无事,便一起去外院观望。
天赐和小厮兴高采烈,几名护卫就在近前瞧着。天赐瞧见长辈,笑着跑过来,张着手臂让父亲抱。
同样的年龄下,天赐与修衡不同,特别依赖长辈,尤其依赖程询。父亲在近前的时候,能让他抱着,绝不会自己走。
程询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俯身把儿子抱在臂弯,用大氅裹住,“累了?”
“没有啊。”天赐笑着说,“放爆竹有趣,离远些看着也有趣。”
程询贴了贴他的小脸儿,“这倒是。”
天赐商量父亲:“爹爹,过两日,您可不可以跟我一起放爆竹?”
“可以。”
天赐心满意足地笑了,又转头问祖母、母亲,“我们一起,好不好?”
程夫人只是笑。
怡君则点一点儿子的眉心,“好什么好?我跟祖母可玩儿不了这个。爹爹陪着你就行了。”
天赐点头,“那好吧。”
雪花纷纷扬扬,落得急了些,北风也更猛了。
“回房吧。”程询转身,把儿子的小脑瓜都用大氅罩住,“看来是一场大雪。”
天赐乖乖地不动,却接话道:“瑞雪兆丰年。”
程夫人笑说:“是啊。”与怡君随着程询往回返。
路面已经覆上薄薄的一层积雪,展目望去,大红灯笼、春联无声地洋溢着喜气,耳畔回旋着从远处传来的鞭炮声。
走出去一段,忽然听到管家用鲜见的激动的语声喊道:“夫人、大爷、大奶奶,老爷……老爷回来了!”
三个人齐齐停下脚步,转过身形,望向府门。
暮光之中,清瘦挺拔的身形跃入眼帘,身着道袍,衣袂随风飘扬。
身影由远及近,面容越来越清晰。
是程清远。
满面风尘,面容清癯,目光清明,鬓角却已斑白。
天赐的小脑瓜钻出来,循着父亲的视线望着来人。
程询则被孩子的举动唤回神智,解下大氅,裹住天赐,交给随行的卓妈妈,随后阔步迎向父亲。
程清远唇畔逸出笑意,停下脚步,眼神温和地打量着长子。
程询在他近前站定,撩起锦袍,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