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和窦舜、何方一起到了侧屋。很快有官员凑过来,一群官场待久的人精互相问好问安,继而小心刺探对方对于最近朝堂的变动有何看法。
不得不说,太子被勒令回府反省,而且反省日子至少长达半年,这让不少原本和太子相处得好的官员都人心惶惶。
毕竟朝廷之上多的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与性命和官帽比起来,立场二字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谢昭不耐烦与这些人虚与委蛇,找了个借口走到窗边,打算透透气再回去。只是没想到他到了窗口,却见到不远处的花园里竟然有一股浓烟直冲云霄。
着火了?还是有人在烧东西?
谢昭惊讶。
他出了屋子,走到这浓烟附近一看,才发现原来真的是在烧东西。
烧的是书。
自古以来,书本经典对于文人的意义就很重大。在大峪,文人官员向来视收藏书籍为风雅之事,在乞巧节这种节日里晒书之时,更是免不了要攀比谁家的藏书多。
焚书一事,无论是在谁看来,都是件不能理解的事情。
谢昭隐隐约约觉察到哪里有些不对。
他拦住一名双手捧着二三十册书的仆人,压下面上的惊讶,笑眯眯地问仆人:“冯大人曾为正三品大臣,想必家中藏书不少,孤本遗册一定也有许多。你们这样把他烧得精光,难道就不觉得可惜吗?”
仆人见谢昭面容清雅又举止有度,便猜中他是参加丧礼的官员之一。
偷偷又瞧了眼谢昭过于出色的脸蛋,仆人缩了缩脖子,腼腆地笑了笑:“小的也是这么觉得的——这些书都是老爷收集多年才得,全烧掉的确很可惜。”他叹了口气,“只是成王殿下说老爷如此爱书,到了地下一定也想看书,所以让小的们把书烧给老爷,让老爷在下面也能有书可看。”
让冯德麟在下面有书可看?可真是个好外甥。
谢昭心底嗤笑,面上却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感动模样:“能够想到这种地步,可见成王殿下和冯大人的确感情深厚。冯大人若泉下有知,一定也十分欣慰——”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不远处的火堆中间的物件,惊咦一声:“那是什么?”
“是什么?”
趁仆人下意识顺着自己手指的方向偏头看去,谢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悄拿走了仆人手中一摞书上的一本,然后把手置于身后。
仆人一头雾水地转过头,问谢昭:“大人,您说什么?”
背后的手里还拿着那本书册,谢昭笑吟吟地摇摇头,不好意思道:“好像是一只松鼠蹿过去了,把我吓了一跳。”
他对仆人温声道:“你快去做成王吩咐的事情吧,我也要回屋里了。”
见仆人颔首离开,谢昭轻轻吁出一口气。
周围人多,屋里又是些不明立场的官员们,谢昭面不改色地把书册藏进袖中,转身进入花园里,随便找了处隐蔽的假山坐了下来,从袖中掏出这本书册。
“这成王到底想要毁尸灭迹什么……难不成是冯德麟还藏了什么东西?”
谢昭随意翻了翻手中的书册,嘀咕道。
手里的书册里只收录了几首诗歌,看样子冯德麟对这些诗都有些瞧不起,还写了些“酸诗”“无趣”“见识短浅”之类的批注。
谢昭把诗歌的每个首字连起来,又把诗歌倒着念歪着念,甚至连页码都考虑到了,可是还是没从书册里看出什么有意义的信息来。
“我真是傻了。”
谢昭把书卷起来,敲了敲自己的脑门,为自己的多疑感到可笑:“哪怕冯德麟真是想藏什么东西,也不会藏在我随手拿起的一本书册里。”
这不过是寻常的一本书册罢了。
想明白这一点,谢昭顿时有些索然无味。他刚想把书册随便扔在这花园的哪一处,可是转而一想,还是把这书册重新藏回了袖中。
“……算了,万一哪一天有用呢。”
对成王焚书一事摸不着头脑,谢昭郁闷地藏好书,刚想离开假山,就听外头传来了两人的脚步声,似乎就是向着这个方向而来。
谢昭刚做了坏事,此时听到脚步声,自然一惊一乍,连忙三两下爬上了假山,蹲下身子把自己藏好。这都是平日里爬树才能练出来的速度。
可刚爬上假山,谢昭立马反应过来自己根本无需隐藏,他只需要假装是走错了路,与这两人打个照面就可以离开。
真是个蠢蛋!这要是被人发现堂堂侍御史竟然蹲在假山上偷听,可不得把脸丢近!
谢昭暗骂自己一声,刚想理一理衣袖从假山下去,突然听到下面两人的谈话声响起。熟悉的音色让他顿住了动作。
“万大人今日瞧着颜色格外好。”
男人戏谑的话语声响起,“今个儿本王在那瞧着你和谢大人站在一处,那可真是养眼得很。”
——是成王和万旭!
谢昭微微睁大眼,默默又蹲下身:这两人天南地北的,到底是怎么搭上边的?
万旭笑问:“那您觉得我和谢大人谁更养眼?”
“……”
被万旭问得语塞,成王顿了顿,低声笑了笑:“自然是本王能得到的最养眼。”他语气暧昧:“只要万大人答应了本王的条件,您自然是最养眼的那一个。”
他诱惑道:“您不是最讨厌谢大人么?跟了我,改日你便是拿他做□□马,本王也能让他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