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况间接证明了有大批的人马从这条道往南去了,而且走的非常远。
因为难以下明确的判定,贺兰敏之亲自提审了几名吐蕃的头人,他们的口供中依然如贺兰敏之先前知道的那样,说论钦陵是为防止唐军在南线的攻击,率部回防逻些城,保护他们的赞普去了。
五天过去了,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情况,贺兰敏之不得不相信论钦陵的大军真的回逻些城了,这让他很是失落,预期中非常激烈的乌海战事并没出现,征战吐蕃人战役难道就如此完结了?他只能将最新的情况报告给裴行俭,让裴行俭定夺。
六天以后,裴行俭的命令也传来,让贺兰敏之率军驻守在乌海,他已经将所有战况呈报朝廷,让皇帝和皇后决定接下来的安排。
吐蕃人逃离青海,这已经超出了青海道行军部所能决断后续军事行动的职权范围,要是再进一步行动,需要朝廷的授权,行军部的名称也要改了。
我军先前的安排就是准备在青海一带围歼吐蕃人,计划中并没有攻入吐蕃国内,甚至攻抵逻些城的计划,因为从青海到逻些城路途太远了,所经大部都是极高的高原,以后世的计量单位计算海拔都在五千米以上,要进入吐蕃腹地作战,要做的准备更充分,包括将士人选拔,后勤物资的保障供应,不然不要说与吐蕃人交手,很可能几万人马会因为难以适应高原环境与气候就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但战事进行到此,又不可能停下来,痛打落水狗是一定要做的,趁吐蕃军队大量被残时候,一鼓作气将其完全攻灭,就如当初对付东、西突厥,百济、高丽、新罗一样,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论钦陵手上还有近三十万大军,完全有可能卷士重来,这是贺兰敏之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以此一战就解决吐蕃事务,看现在战事进展情况,很有可能一次就解决吐蕃的事了。
贺兰敏之在与诸将讨论一番后,再苦思冥想了一番,马上写了几份奏报,他是以相同的内容送呈裴行俭一份,再送往长安一份,建议朝廷遣一军或者几军直趋逻些城,趁势将吐蕃灭了。
赞婆被我军俘虏,这个在吐蕃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利用一下。从赞婆的嘴里贺兰敏之了解到许多吐蕃国内的情况,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与论钦陵之间矛盾由来已久,芒松芒赞很忌惮噶尔氏家族的势力,如今论钦陵所领的人马大败,可以挑起芒松芒赞和噶尔氏家族间的争斗。
吐蕃国内因前方战事失败几大势力争斗加剧,我大唐可以进一步挑起其争斗,坐收渔人之利。在做足准备之后,趁吐蕃人内斗之际,杀到逻些城去。
当然贺兰敏之并不想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