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令狐邵的旗帜上打了一面晋字旗,或许两军就要刀兵相见了,好在最终弄清楚了,一切都是自己人。
邺城当然有守军,不过这点守军肯定不是徐晃的对手,令狐邵让白波军先把邺城围起来,等待大军到来之后再决定攻城。
巨鹿一战,魏军伤亡超过三万人,逃散者不计其数,最终晋军和燕军抓了十几万的俘虏,至于粮草军械这些物资那完全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不知凡几。
留下韩当率领三万背嵬军看守俘虏,徐晃和高顺合兵一处,兵临邺城,黑云压城城欲摧,如今邺城能做主的只剩下袁绍的王后刘氏了,袁绍为了征讨吕布,带走了所有心腹谋士和武将,只剩下高干这个亲外甥留守。
高干一死,刘氏又是个妇道人家,城外几十万大军围城,她已经急得七上八下,急忙召集其余文臣商议。
这个时候真正敢发言的也只剩下陈琳何荀堪了,陈琳是王府主簿,负责记录文书,荀堪在袁绍的谋士团队中排名比较靠后,荀堪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荀家在冀州的生存。
“孔璋先生,友若先生,如今燕军和晋军围住了邺城,王爷那里也没有一点消息,不知该如何是好?”
陈琳文采不错,可让他出主意,这就有点为难了,关键时候,还是荀堪比较镇定,说道:“王后,如今高干将军战死,我魏国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邺城的守军不足三万,虽说粮食充足,但城外有晋燕联军二十余万,若是强攻,邺城也守不了多久,说到底袁家和苏家也是儿女亲家,不如咱们开城降了燕国,也能避免伤亡,否则战事一起,到时候乱兵杀进了城,只怕就不会顾及这些了。”
荀堪分析得不错,如果令狐邵迟来半步,白波军攻破了邺城,其后果必定是灾难性的,而怂恿白波军攻城的司马懿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一了百了。
但是徐庶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让高顺派一支先锋部队前去阻挠,徐庶是有大局观的,如果真让这群白波贼攻进了邺城,烧杀抢夺一番,那袁绍的家眷只怕就凶多吉少了,这绝对不利于苏辰将来对冀州的统治,更会对长公子苏进的地位不利,不管怎么说,袁绍也是苏进的岳父,这是抵赖不掉的结果。
难道司马懿就没考虑到这些后果吗?
当然不是,司马懿之所以这样做,是想一了百了,彻底打击魏军的士气,更主要的是让远在洛阳的袁绍失去战斗的信心,这是一条绝户计,要真是这样,袁绍只怕会暴走。
好在徐晃及时赶到,总算是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荀堪的提议也是顺势而为,仗打到这个份儿上,魏国已经输了,怪只怪袁绍太心急了,刚刚收复洛阳,脚跟都还没站稳,就要对盟友下手,且不说苏辰如今的军力远远胜过袁绍,即便没有高顺相助,只怕攻克冀州也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刘氏仍然有些不甘心,看着这一家老小,要是落到了燕军手中,用来威胁魏王,哪怕是到了九泉之下她也没法向袁家的列祖列宗交代啊。
“王后,这是最好的办法了,起码我们主动投降还能保全魏王的家眷,要是乱军入城,到时候凶多吉少,王后将来又如何能够面对魏王?”
“孔璋先生以为呢?”刘氏依旧不死心地看着陈琳问道。
陈琳是个文人,有时候文人的骨头是比较软的,历史上陈琳在官渡之战开战时写了一篇檄文痛骂曹操,把曹操的头风病都骂好了,结果战败之后,陈琳立马就投向了曹操。
陈琳看了看刘氏,说道:“微臣也附和友若的意见,投降是最好的办法。”
“哎,如此,投降的事情就交给两位先生去办吧,本宫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定要保证我们一家大小的安全。”
“王后放心,不管怎么说,芳小姐现在都是燕王的长媳,相信城外的燕军也不敢对王后怎样。”荀堪这句话算是安了刘氏的心。
得到了刘氏的允许,荀堪当即出城拜会徐晃和高顺,苏辰的命令中此次战斗是高顺配合徐晃,所以虽然高顺的官职高于徐晃,可依旧是徐晃做主。
“魏王麾下荀堪拜见徐将军!”
“原来是荀堪先生,本将军听书过先生大名,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特为求和之事而来……”
荀堪的姿态放得很低,在袁绍这里,荀堪不过是为荀家寻一个保护,荀攸如今也在苏辰这里为官,而且还是苏辰倚重的心腹,荀家的未来肯定在燕国,所以对于投降之事,荀堪表现得十分上心,这也不怪他,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荀堪这么做也是为了荀家今后能在燕王麾下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燕京书院,要知道搞学术一直是荀家的专长。
徐晃名正言顺地接受了邺城的投降,大军随即进驻邺城,秋毫无犯,袁绍的家眷被徐晃派重兵看守,很快就把这里的消息写成了一封封密信,第一时间传到了洛阳城外的苏辰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