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年代锦鲤运作者:鸩离
第5页
麻布袋里的麦子大概有两斤重,穆秀冬身无分文,也没存粮,既然不知道是何人落下的,她捡到了就算自己的,于是拎着麻布袋,直接去了孟家。
孟家的宅子,是典型的民国秦淮南方建筑,外面是朱瓦粉墙,里面雕楼画栋,修建的十分气派,老远看着就给人一种古老又充满文韵的感觉。
当年战乱之时,地处西南地界的尖头村位置十分偏僻,处于群山之中,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往镇上,要想进入村里十分困难,于是整个尖头村没遭受到日军多少破坏,孟家大宅也就完好无损。
现在周团长带了两个营的兵力驻扎在大宅子里,里面三进大宅院都有卫兵把手。
穆秀冬走到孟家那狮子铜门前的时候,有两个穿军绿色军衣,戴红星军帽的解放军卫兵伸手拦住她,神情严肃道:“你是何人?里面是军事要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小孩子要玩去别的地方玩!”
穆秀冬虽然长相不错,瓜子脸儿,大眼睛,鼻梁高挺,樱嘴红唇,可她跟这时代大部分的人一样,缺吃少穿,长期营养不良,整个人长得瘦瘦巧巧,又因梳着两条老气的麻花辫儿,穿着颜色灰暗的斜襟补丁衣裳,明明已经十三岁了,整个人看着楞是像个十一二岁的小豆丁,门口的卫兵便把她当成村里的小孩子误入此地,出言撵她走。
“那个,我是来找周团长的。”穆秀冬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万分不好意思道:“我叫穆秀冬,我二伯母......”
后面的话她没说出口,门口的两个卫兵却是彼此交换了眼色,眼里都有些惊奇。
尖头村原本只是个三十多户的山里小村庄,自从1937年日军全面进攻中国开始,村里就陆陆续续地出现逃难到这里来的人。
经过十三年的变迁,如今的尖头村已经有八十多户人家,其中五十多户都是从外地逃难过来的。
建国两年后,这些逃难过来的人家开始联络战乱失联的家人亲朋,有那联系上的,又四处漂泊没处落脚的亲朋,便携着家眷来此投奔亲戚。
于是村里最近时有不认识的小朋友出没,这些军人不认识穆秀冬也是正常的。
穆秀冬此前一直在穆老二家里、地里干农活儿,鲜少和村里人接触,这些军人虽然听闻穆秀冬长得不错,除了暗中保护她的士兵,其余军人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她。
听她主动报上名号,两个卫兵上下打量她一眼,见她身形瘦小,脸却长得白净精致,的确不同于一般皮肤粗糙的村姑,想起穆家婆娘要把侄女儿许配给自家团长做小的传言,两个卫兵心里就觉得好笑,大致能猜到这小丫头上门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