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更早已不见半分冷色,弯下腰,眼眶微红地温言道:“父皇,您现在感觉如何?”
圣元帝浑身疲惫无力,挥了挥手,戴权会意,上前向几位皇子行礼:“陛下乏了,几位殿下先回去,让陛下好好歇息吧。”
寝宫里很快重归安静,圣元帝双目直直地盯着帐顶,怔怔出神。
他感觉体内的生命力和精神气一夕之间骤然流失,心中生出无边的萧索。
然后,是不甘。
雄心壮志未酬,他怎么能病倒?
心中同时不可抑制地对元春生出怀疑。
十年前,他在元春美丽的双眸中看到了期盼和野心。这于他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所赋予他的,让无数后宫女子追逐的权力。
那时正值太子薨逝,皇后患病休养,他无意让后宫中任何一支势力趁机崛起。他心中属意小九儿,但小九儿毕竟年幼,有了太子的前车之鉴,他如何敢不谨慎?
他将立储君之事搁置,并将元春立了起来,当作一个靶子,吸引众人的视线。但出乎意料的是,元春那样聪慧,心思玲珑,瞬间领会了他的心思,不仅牢牢抓住机会,手腕能力也绝佳,完美地配合了他。
这个形势所迫的决定,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宫嫔妃内耗,小九儿平静快乐地长大,薛皇后轻而易举重掌后宫。
局势渐稳后,他对元春生出几分真心欣赏,封她为贤德妃,作为回报。
他甚至对她数年来默默承受、隐忍的品格产生了怜惜之心,包容了荣国府显现的乱象。
犹记得昨日,她亲自奉上姜茶,双眸期盼地望着他,情意缱绻。
他含笑接过姜茶,一饮而尽。
他心中一阵阵发冷。
后宫女子,身家性命皆寄于皇帝一人,若真是元春……她究竟所图为何?
剧烈的情绪起伏让他脑中一阵钝痛,他轻声喘息着,艰难地吩咐戴权:“宣靖安侯、翰林院掌院、内刑司主事。”
最先宣进来的,是内刑司主事。圣元帝面无表情地将调查元春之事交代了。
紧接着,他由几名内侍抬上御撵,在寝宫偏殿的小书房里接见朝臣。
翰林院苏掌院战战兢兢地跪在桌案前拟旨,二月下旬的天气凉爽舒适,他却浑身紧绷,冷汗涔涔。
靖安侯跪在下首,眼观鼻鼻观心地垂着头。
圣元帝虚弱地倚靠着椅背,一字一字地念道:“……皇九子徒牟亦,人品贵重,仁孝聪睿,必能克承大统。予其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天不假年,幸西北王品性纯孝,朕心甚慰,朕百年后,由西北王替朕尽孝,守太上皇陵……”
这是要直接留下西北王?
苏掌院随着圣元帝的话音笔下不停,手心渐渐汗湿,眼中却流露出兴奋及惶恐的神采。
待最后一笔落下,盖上印章、国玺等,圣元帝颤抖着手,将明黄圣旨抓在手中,反复看过,才沉声道:“若朕度不过此劫,你二人扶持九皇子登基。”
他忽然目光锋利地看向靖安侯,补充道:“朕若有不测,绝不能放走西北王,必要时,就地格杀!”
靖安侯与苏掌院皆重重磕头:“臣等遵旨。”
……
九皇子出了宫门,就径直策马往靖安侯府而去。
天色渐晚,夕阳橙红的光晕笼罩在他微微苍白的脸上,衬托着毛绒绒的卷发,像一只可怜的
分卷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