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徐青衣五人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后,随着叶大夫一块吃完早食之后,拿着会宾楼给他们准备的午食、水壶等东西,便来到了国子监的门口。
只见国子监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的医者,三五成群,或是和交好的医者谈论着,他们都是来参加这次医道大比的。
“青衣、白烟。”这时,徐俊鹏看到了徐青衣他们来了之后,他连忙挥手招呼徐青衣。
正当徐青衣和白烟走向徐俊鹏之时,花月从徐青衣左侧迎面走来,吴尚从右侧走来,斜对面也迎着走来一位二十七八的青年男子。
他们三人与徐青衣和白烟两人目光交汇,此时他们之间似乎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氛围。
徐青衣与白烟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滞,她们依旧朝着徐俊鹏的方向走去,但眼角的余光却时不时地瞥向那三人。
花月身着青色长裙,面容秀美,气质清雅,她的目光在徐青衣和白烟身上流转,似乎带着几分探究和好奇。
吴尚则是一身黑色长袍,眼神锐利如鹰,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徐青衣身上,仿佛要将她看透。
而那位二十七八的青年男子,身着粗衣麻布,身上散发出文质彬彬,一股书生卷气质,他的目光在徐青衣和白烟身上扫过,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他的出现,似乎给这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神秘和不确定。
五人之间虽然并未开口交谈,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然而,在人群之中,催梁像是躲藏在阴暗里面的毒蛇,死死的在徐青衣几人身上看了看。
徐青衣和白烟心中明白,这三人并非寻常之辈,三人的名字徐青衣和白烟两人也知晓,正是此次医道大比前五竞争对手。
“你们这是……。”等徐青衣、白烟走了过来,徐俊鹏也看到了花月、吴尚和史天云三人,他也明显的察觉到他们之间那种诡异的气氛,这让徐俊鹏有种误入狼窝的感觉,他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没事,只是被对手互相打量、掂量一二。”徐青衣笑着朝三个方向的花月、吴尚还有史天云点了点头。
他们三人亦是回礼点头示意。
本来徐俊鹏还有些话要和徐青衣和白烟说,但是他处于这种微妙的气氛当中,有些话直接止住了。
不一会儿,国子监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高声宣布道:“医道大比第一场考核现在开始,请各位大夫按照令牌上的考号和考室,有序进入考场排队检查。
丑话还是说道前头了,携带小抄,一旦被检查出来,直接取消此次医道大比的资格。
如若携带的小抄带入考场内被抓到,不仅仅要取消此次医道比赛的资格,另外还会降级到镇上医馆行医,日后永不晋升。
现在把自己身上带的小抄拿出来,还来得及的。”
听到这个声音,广场参加医道大比的众人顿时精神一振,纷纷自觉的排队了起来。
检查有七支队伍,并且检查的速度很快,反正监考的考官众多,也不怕有人抄袭抓不到。
很快就轮到了徐青衣他们,检查完自身携带的东西之后,徐青衣拿着铭牌很快就在考室之内找到自己的座位。
等徐青衣坐下之后,这才有空打量四周的情况。
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轮
见一间考场内,一排排的桌椅整齐地摆放着,但是只有三十张座位,纸墨笔砚都已经准备好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身着御医官服的大夫,也早就一前一后的候在了考场的一侧。这考场虽然不大,但布置得极为精致,每一处都透露着严谨与庄重,座位和座位之间,相隔的不近,目测上去,也无法用肉眼查看去抄袭,更何况还有监考之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徐青衣似乎心有所感,她转身往身后望去,见催梁坐在自己左侧间隔两个位置,并且朝自己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
徐青衣也回以一笑,心中却有些疑惑。她并不记得与催梁有过交集
\t\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t\t', '')(',但催梁的笑容却让她感到莫名寒气。
这让徐青衣微微上心了一些。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考场内的气氛愈发凝重。
这时,又有人走进考室,手上还拿着一叠试卷,进来之人道:“考试规矩想必你们都清楚,酉时结束,有信心的话,中途你们可以提前交卷的。
现在你们需要如厕尽快前去,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现在提问。”
“大人,我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只告诉你一人,可否如此?”徐青衣心中一动,决定给自己上一层保险。
“可以!”朱昌伟盯着徐青衣看了半响,见此女面容清秀,眉宇间透着一股子聪慧与机敏,他微微点头,示意徐青衣上来附在他耳边来说。
朱昌伟正是从四品国子监祭酒,刚好被请来监考,分在徐青衣甲三考场监考。
徐青衣上前,附在朱昌伟耳边,轻声道:“大人,事情是这样的……,小女子不才,医术略有所成,怕遭人妒忌,还请大人劳烦我之前所说之事上心一二。”
“嗯!此事我已经知晓了,你且坐回去,会替你照看一二的。”朱昌伟看了一眼徐青衣,点了点头,朝考场的某处微不察觉的看了一眼。
倒是在考场的另外两位监考之人,有些面面相觑,也不知道徐青衣和朱昌伟说些什么。
考试时间一到之后,朱昌伟立马下发医道大比的第一轮的考试试卷。
试卷一下发之后,考场的大夫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考试之中。他们挥毫泼墨,将自己的医术知识和见解一一书写在纸上。考场内只剩下笔触在纸上划过的声音,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两位御医大夫和朱昌伟在考场中巡视,他们的目光严肃而锐利,他们知道,这场考试将选出真正有才华、有潜力的医者,为皇宫的御医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自然是不容许作弊之事的。
徐青衣一一的查看这考卷,大致粗略了看了一圈下来,总共也有一百道题目,不似现代那般,有什么选择题。
出题之人,是花费了心思再上面,出的题目看起来都是极为普通,但仔细琢磨却又内含深意。
徐青衣的眉头微蹙,她感到这些题目不仅考验着大夫的基础知识,更是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全面检验。
从最简单的审方,到按脉分析,再到对疑难杂症的应对策略,再到药方辨析、脉象诊断,每一道题目都像是一道关卡,需要她细心思考,审慎作答。
徐青衣深吸一口气,开始逐题解答。
凭借着她深厚的医学功底,这些题目对她来说并不困难。然而,随着题目的深入,她开始感到有些吃力。有些题目看似简单,但实则暗藏玄机,需要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在解答病理分析题时,徐青衣更是全神贯注。她需要仔细分析病情,找出病因,然后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不仅需要她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她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和对病人状况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