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等了半个时辰,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婆子提了个装满菜的筐子朝他这边走来,那婆子挺了个大肚子,看这岁数和走路如一阵风的架势又不像是怀孕。
她走近时不耐烦地看了朱小青一眼,似是知道朱小青的来意,只是不想搭理他。
“大姐,我是来求见王先生的,不知道他在不在家。”朱小青笑盈盈地上去套近乎。
那婆子伸出一双大手将门推开,自己的身躯挡在门口不让朱小青进去,冷冷地达到:“不在,他没空,以后别来了,都是你们这些人闹的,还嫌我家里事不够多啊,我们年纪也大了,只想过过清净日子。”
朱小青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也终于感觉到有些尴尬,正当他有些进退为难时,一十四五岁的少年人朝他这边而来。
这少年便是王銍的二儿子王明清,后来任朝请大夫、宁国军节度判官、泰州通判,官至浙西参议,撰有《挥麈录》。
王明清长相颇为清秀,眼里带着笑,打量了一番朱小青,向那婆子道:“母亲,他是我同窗,我正等他进去和我讨论课业呢。”
朱小青趁机对着王明清笑了笑,那婆子又白了朱小青一眼,什么都没说,自顾自地走了。
王明清虽年纪小,但是举止得体,谦恭有礼,他将朱小青请进了院,让他在外头石桌旁坐着,又坐过来陪朱小青说话。
“父亲应该快回来了,你再等等。你也知道最近的局势,我母亲怕惹是非,所以……你别见怪。”王明清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在下不该如此冒昧。”朱小青也学着王明清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和他客套起来。
王明清道:“不不不,家父很看重年轻的学子,对于上门拜访的年轻学子是知无不言。虽然现在外面人心惶惶,但我看兄台像是远道而来,实在不忍怠慢。”
两人正说话间,一瘦小的老头摇着蒲扇大步走进院中,这便是王銍。
他往朱小青这边看了一眼,朱小青正要上去打招呼,他却是像听到了屋里头有什么响动,都没来得及多看朱小青,朝着屋里拔腿就跑。
王明清猜到里头有事发生,向朱小青道:“兄台快些先坐,我这便去去就来。”
过了一会儿,那婆子提了个扫帚出来,口里骂骂咧咧:“这些个破书就该一把火烧了,往灶糖里一扔,起把火还能烧饭吃,那么多放在家里占着屋子不说,还要惹祸。你也一把年纪了,还能够过几年好日子,好说歹说你都不听,你要是说不听,我上官府说去。”
朱小青见这一家子吵起来了,打算上前道个别就离开,结果却见王銍一脸淡然地走了出来,手上握着一串钥匙,全然不理会他婆娘在一边骂。看这情形,应该是他婆娘进了他的藏书屋,想要烧他的书,他闯了进去把门给锁上了。
他朝朱小青这边走来,招呼道:“小兄弟坐,不用管,天天这么骂的,我让明清马上端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