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和王景弘两人都是学富五车之人,熟知牵星术。而牵星术的计算,其实比六分仪要更加复杂。
“此物实乃航海神器,有了此……六分仪,又有了这份地图,即便是深海,臣也敢去闯一闯。”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海之深,非人力所及,不可知也。我大明此时应先关注各大陆,此乃我大明之未来。”
郑和这才感叹地说道:“和一直以为,自己已走遍天下,今日方知也不过是井底之蛙。天下之大,和亦不过只走了南洋一地,那东洋,西洋,北洋,又不知是何等景象。殿下,和虽不才,却也愿为大明之前锋,将天下各地收归大明。”
朱瞻基笑道:“孤也有此意,不过,如何收归,却需要从长计议。例如那东洲,南州,南州如今并无国家,只有一些野人群居。东洲虽然亦有部落,但比之我春秋时仍有不足。况且据闻东洲野人乃我殷商之时,沿东洲和中洲北方的海岛漂流而去。既然是我华夏族裔,如何让他认祖归宗,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方略。”
郑和与王景弘又有些懵逼了。他们出使西洋,并不知道地球仪的来历,也不清楚是谁测绘的如今的地球仪。
他们连东洲都不知道,如何知道东洲上面现在生活着什么人!
现在又听说在东洲大地生活着的人是从殷商时期过去的,同根同祖,更是觉得天方夜谭。
当然,这是朱瞻基故意灌输的概念。
印第安人的确也属于是黄色人种,但是说跟华人同根同祖,一直有些牵强。虽然有一些部落的确也使用过象形文字,但是大部分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字,与华夏相差甚远。
但是,只要把这个概念灌输下去,谎言说一万遍,也会变成真话。
而只要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概念,以后华人统治东洲,根本不需要像西方人一样进行大屠杀。
只需要拉拢听话的,打压不听话的,然后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性,进行通婚,一两百年的时间,就能把这个民族完全融合在华夏民族圈子里。
而当大明的人口只需要突破三四亿,整个世界的颜色,就再也不会以白色为尊。
当然,在这个期间,也要斩断欧洲人向外探索的脚步,将他们局限在欧洲那一小块土地上。
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地让华夏民族,成为世界的主宰。
光是一个人口数量,就能让白人无法造反。
朱瞻基这才跟他们两个介绍了自己“得到”地球仪的经过,却刻意忽略了“麦哲伦”。
真正的麦哲伦还要几十年才会出生,现在过渡宣扬这个名字,只会让人对这里面的故事更好奇。以后的时候,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了。
还不如现在就故意把“事实”搅混,让这件事变成一件历史之谜。
而且这样一来,还能把这件事安在一个华人身上,就说某某是受了朱棣的命令,探索天下的。
当然,这件事现在不能做,要做也要等到几十年以后。
朱瞻基现在拉拢郑和与王景弘,主要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利用他们开始探索世界。
郑和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大局观也很不错,亚洲,非洲,包括欧洲他都很适合继续联络下去。
而王景弘作为他的副手,能力有,经验有,不管是澳洲,还是美洲,都可以放给他去开拓。
而以后的开拓也不能再像现在,只是以宣扬国威为主,更应该进行全面的殖民准备。
在太平洋中心的各岛屿都要安置一直开拓队,这支开拓队用一两年的时间,掌握当地的季风,洋流,土质,然后为后期的移民统治做准备。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借着朱棣的身体还能撑近十年,朱瞻基也想趁机出去溜达一圈。
这也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因为现在的大明皇帝在位,太子也在位,他这个太孙还有一点自由。
但是如果这两个人随便哪个不在了,他也就没有机会再出门了。毕竟,一个帝国的继承,比什么都重要。
郑和跟王景弘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离开两年不到的时间,大明的变化竟然是这么的大。
且不说地球仪和六分仪的出现,光是北征胜利,获得了一座用之不竭的铜山,就足以让人震撼的了。
而在应天府,竟然还出现了一个工业区!而这位太孙殿下,更是作为上天的第一人,飞上了天。
而朱瞻基跟他们讲的那些将士兵留在海岛上,测试天气,风向,洋流,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一种系统化的征服海洋的可能。
是的,他们现在还惧怕深海,但是如果摸熟了海洋的规律,那个时候,还会惧怕吗?
(下一章,加快节奏了,绝不会让大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