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发给工人足额的工钱,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从九十年代开始,打工潮渐渐升起,但是勇于走出打工的人,毕竟不多,即便是有熟人介绍去,也还是有很多人不敢走的太远。
即便是真的去远方打工,那也得凑齐了十几个老乡,才敢一起出去,不然的话,孤身一人出去,总觉得有点害怕,担心回不了家。
此时识字之人也还是不太多,二三十岁以上的还是以文盲居多,出门在外,连买个火车票都困难,而且一口地方口音,出去给人交流都困难。
这就造成他们出去之后,看见什么都有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老是觉得低人一等,伸不开手脚。
有些村民,平素里在村里人五人六,在自己认识的人面前能的跟豆似的,可一旦面对外界时,顿时就成了瘟鸡,连话都说不利索。
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自卑心理,就像多年以后的农村老夫妇在肯德基麦当劳买了食物后,大热天的不敢在里面坐着,反倒是在门口蹲着吃。
按道理说,他们身为消费者,就有资格在快餐店里享受自己起码的待遇,但这样的农村老人就是不敢进入里面,似乎里面有洪水猛兽一般。
这个时候的打工者就是如此,他们对外界憧憬,但更多的则是防范与惧怕,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对衣着光鲜城里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卑的心思。
他们这种心态与行为,成了外地一些不法工厂或者工地专门欺负的对象,很多人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只挣了一个来回路费,说好的工钱一分都难以要到手。
如果再要,基本上就是一顿拳棒下来,打的你血头血脸,最后你还得乖乖的狼狈回家。
这个时候的民工,根本就找不到地方说理去,别说这个时候了,就是到了两千年,甚至再往后推十年,这种情形也屡见不鲜。辛苦一年拿不到工钱的事情多得是,运气好的可以拿到七层工资,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最高的工资了。
老板说的非常有道理,而且振振有词,“你这些钱我先扣着,等过年后你回厂子后,我再给你!”
这种丑恶的现象在如今这个年代,正在密集型发生,全国都是这样。
一直到了一零年之后,随着国家实力的进步,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才渐渐减少了这种事情的发生,但绝不可能杜绝。
所以说,有些人总是莫名其妙的歌颂**十年代的人和社会,这简直是莫名其妙。
这种人普遍的有一种病态心理,他们肯定也会把民国时期当成是自己的理想国,将之想象成完美的状态,却对当今的歌舞升平视若无睹。
关晓军最为恶心的就是此等样人,但凡厚古薄今者,大部分都是现实中混的不如意之辈,或者是别有用心之人。
也就因为对外界的惧怕,云泽地区大部分的泥瓦匠、木工、钢筋工基本上都愿意跟着关云山的公司干,最起码这个钱准头。即便是比别的公司少了一点,但在别的公司真干一年,实际拿到的钱,连关云山这里的一半都不到。
随着工人的增多,以及工程量的加大,人脉关系的扩展,山海建筑公司确实发展的不错,所以袁令旗非常不理解关云山的想法——建筑公司干的好好的,你去搞那啥玩意儿超市干啥?卖一些吃的喝的,那哪能赚多少钱?
这边一个大工程下来,就是上百万到手,何苦去搞这小买卖?
其实别说袁令旗不理解,就是关宏达也有点不看好这件事,在他看来,关云山对他描述的超级市场,其实就是个集市,只不过把集市浓缩到了一栋楼里面而已。
这能赚多少钱?他觉得还没有自己家的砖窑厂靠谱。
反正大家都不看好关云山搞的这个超级市场,除了关晓军。
--
第一百三十一章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