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当请你吃喜糖了。”
“恭喜恭喜!”沈熠着实意外,身边的普通人居然半只脚踏进了娱乐圈,“你真厉害!加油啊!”
“同喜同喜,我要是拿下了冠军就给你签名。走啦~”
霍欣然潇洒的挥挥手离开。
*
霍欣然是春风得意,徐曼萍却有些烦闷。
“怎么了,是不是生意上遇到了什么麻烦?”
徐曼萍跑了几趟商会,最后跟刘大勇大伟合开了一个贸易公司,可以跟内陆那边进行的正常业务来往,虽然还没成一单,但一直有劲头的干着。
“不是,是同乡会的事情。”徐曼萍似乎终于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大吐苦水,“今年同乡会又招纳了几个人,咱们这组织的人就多了起来,可人一多事儿也多了。”
“我们都是从内陆过来的,有人口音重、有的生活习惯跟这边不一样,就容易跟这边的起冲突。同乡会里有个脾气大的,在读书会上跟人吵起来,后来过火了还动手。两方都是得理不饶人的,这仇怨都越积越大。
刘大勇他们帮着调解了一次,其他人也有样学样,一有矛盾就来找同乡会撑腰,本来没多大的事都被上纲上线。一碰头就是发牢骚,一点都不好。”
“我不想呆了,想退出去,但是又不敢说。”
沈熠拍拍她手背,表示自己听明白了。
“这是你一个人的想法,还是大勇大伟他们也这么想?”
“我没问他们,不过我看大勇也是有些不耐烦应付的。他念书可努力了,还要做生意,没啥时间处理,偏偏他又是会长,不能撂挑子。”
“刚子和大伟要更讲义气些,每次都去。”
“是这样的,我理解你,我们是来读书学知识的,不是来当街委会的。”沈熠先是站在徐曼萍的立场上,“不过大学就是个小社会,五湖四海的人都聚在这,是容易发生一些矛盾。离乡背井的,好不容易遇到家乡人,有些委屈是要倾诉的。”
徐曼萍的神色柔和下来。
“这样吧,咱们搞些活动,帮助大家忘掉那些不愉快。在学习上,大家都很少发生冲突,摩擦通常是因为生活中的小事引起的。咱们自己搞活动,就不用勉强自己融入不喜欢的活动,不用被迫统一看法,就减少了摩擦。”
“那些能融入的,咱们就不用管了,他们在一起也不会发生摩擦。”
徐曼萍来了兴趣,“那搞什么活动?”
“一起看电影?”
“读书会?”
“成。我去跟大勇他们商量商量。。”
过了几天,徐曼萍告诉沈熠,他们决定以后搞读书会和象棋比赛,还有人受小品启发,打算把矛盾都编成小品。揣着编小品的念头,那人就成了观察者,遇到冲突时首先反应是观察记录,往常的冲动反应变得迟钝起来,对方反而吵不起来了,冲突反而越来越少。
同乡会里的人编了小品,想把它搬上舞台,又嫌词多,同一时间又凑不齐那么多人,又改成了相声。
沈熠听完,就一个字,绝!你们这团体进化得还挺快呀。
第36章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五月初,沈熠接到了peter的电话,问那批货有没有做好。
沈熠告诉他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再过一周就可以寄出。
说实话,peter亲自催单叫她挺意外的,在她的印象里西方人都不是急性子,订单通常是提前下的。比如她这个过年时接到的订单是毕业礼物,六月底才用得上呢。
挂掉电话,回去的路上,她后知后觉反应过来,peter这可能是查岗。毕竟收了订金两个多月,除了最初回了一通电话,后面就没再给他回应了,peter担心她卷款潜逃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是她的疏忽,但越洋电话费贵啊,要是换微信,她能发到他欠费。
不过那批订单的货都做好了,已经装裱打包,她之所以没寄出去,是打算等《仙临》第一卷出版后寄一本送给peter的。
peter有家学,而且根据他的表现来看,他对华国文化是很有兴趣的。之前的信里,他还问沈熠有没有看过《末代皇帝》,他还对封建王朝的贵族婚姻发表了若干看法。
所以她推测peter应该对仙临有点兴趣吧。
之前她就跟何主编打过招呼了,第一批上市时,给她留几本,一本送peter,一本送许明亮,一本自己留作纪念。
受到小周赠画启发,何主编跟出版社沟通了新想法,临时新加了插画。
沈熠拿到以后,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两年的光阴弹指而过,她已经不太记得自己是怎么渡过这段时间的,但翻到目录页,她似乎找到了时间坐标,那个位置留下了她当时的情绪,由此蔓延,渐渐记起前后的事情。
时间结点越多,回忆越丰富,结点越少,印象越空洞。
lijia
包裹寄出去后,沈熠给peter回了电话。她估计peter不会在短时间内给她订单了,至少要收到这批货后。
许明亮的回信比较快,信里他表达了十二分的感谢和兴奋。
虽说沪市是大城市,但确实没到书店找到这书,他说找他借书的人已经排到一个月后,还担心书收回来时被翻坏了,问她能不能再卖几本,他可以汇款过来。
他越是担心,沈熠就越开心,借书的人都排上队了,不正好证明受欢迎?那下个月在内陆上市后,销量会相当可观,她的钱包也能快快的长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