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所谓的雷达站的功能并不止是料敌先知这么简单,它需要承受的责任太多,利用电子波探测周围地带是不是有被敌军入侵只是它的众多功能之一,它还肩负着前线部队之间的通信,所以它也是一个信息中转站。
一个雷达站被敌军占领了,那便不是只是失去了一个雷达站那么简单,还意味着信息外漏,严重的话,比如通信密码丢失,那将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拿最简单的例子,国防军进攻法国北部,占领了法军的雷达站,这个胜利不止是占领了法国的一个雷达站,同时还是监控了法军各集团军局部之间的通信,用最直接的方式获悉了法军的调动情报,拥有了法军通信密码的国防军有时候甚至可以‘冒名’向法军下达命令。
在战时,要更换一套通信密码,并不是说,要换就换的事情,这期间还需要做太多了,特别是己方部队被敌军包围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做出直接接触,那就根本不能更换了,因为一切无线电波都有可能被敌军截获,然后进行解密。可见各国对雷达站的重视并不是无的放矢。
被选择作为雷达站基地的地点离海港并不是太远,那是一个海拔高度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土坡地,从这个地方可以了望拉芒什海峡局部,如果有良好远望设备的话,甚至可以清晰的看见对面英伦三岛的海岸峭壁。
雷达站设立在这各海拔高度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土坡地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从这里,无论是探测拉芒什海峡的动态,还是发出信息都不会被什么东西阻碍。
地势的优势当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首先,这个土坡地周围没有任何障碍物,它是一片秃秃的土坡地,一个雷达网耸立在这里必将成为一个明显的目标,一旦被发现,它也将成为敌空军的主要打击目标,所以,建造一些伪装物也成了必然的事情。
西顿博士已经为德意志建设不下于5个雷达站,每建造出一个雷达站就代表德意志航空部队多了一分优势,他和许多原本大学里面的同僚虽然没有战斗在对敌的最前线,做出的贡献却不比浴血火线的战士们少。
一个国家想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依靠的并不止是军人,现代有一个对战争的描述和总结,那便是战争打的是国家的国力,所谓国力小到每一个可以上战场、在后方生产的工人,大到国家总体可以利用的资源。
国家的国力多寡和优厚与否都能影响战争最后的结果,而众所周知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并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甚至说在现代战争中她的资源显得很贫乏。
拿德意志第三帝国战斗力最强的装甲部队来说,德意志领土面积中虽然不缺乏铁矿,但德意志极度缺少橡胶,同时德意志本土也只有一个原油矿,这样一来德意志也就极度缺少装甲部队所需的油料。
有人说,德意志第三帝国之所以有那么多半履带式的车辆正是因为缺少橡胶,德意志的设计工程师解释之所以设计为半履带是看重半履带式的功能,这里虽然有点搞笑却是说明了缺少橡胶的事实。
所幸,德意志第三帝国不缺少铁矿等矿产,不然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没有足够的钢铁,说不定日耳曼人会研究出什么可以代替钢铁的‘怪物’”。
当然,早在开战前的前五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就在备战,他们用各种方式囤积了各种战略资源,这也是战争所必需做的准备。
而自从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战场上不断获得胜利的同时,那些缺少的资源总算有了一个缓冲,虽然不至于会马上得到利用,但这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来说绝对意义重大。
伴随战争的发展,武器总是在日新月异,作为徐阳的直属部队,为了让党卫军野战部队在战争有良好的表现,装备度额也理所当然地得到照顾。
负责西顿博士这支工程队的党卫军按照预计是要被划入第一波的登陆部队,他们已经装备mp40冲锋枪。
一级突击队长名字叫戈恩,他手里的武器就是新列装的mp/40冲锋枪。此时他正站在西顿博士身后警戒,他听不懂那些术语,也没有必要试图去理解那些术语,此时他正在烦恼应该怎么去写自己战友的阵亡通知书。
作为一名基层的士官,戈恩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写故事,写已阵亡战友的故事,他需要详细的回忆穆勒的阵亡过程,再润色一下,像极在写小说那样,夸赞穆勒对军队、国家、民族的贡献。
其实,在混乱的战场上,谁会去注意别人的战斗过程?至少戈恩除了知道穆勒是肺部中弹抢救无效死亡的,其他……比如是怎么中弹的,又怎么被医疗兵抬下去的,他是一概不知。
所以说,作为一名基层、直接接触士兵的士官,他需要的技术含量一点也不比企业的主管低,至少企业主管并不需要去了解每一个工人的家庭状况,嗯……也不需要去知道每一名工人的家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