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往后要有大出息考到京城去,他接触的人一多,难免会把自家媳妇儿拿去跟别人家的作对比,京城里的那些夫人太太,随便拉个出来,不敢保证全是知书达理,但起码,都是认字的。
到时候,谢正心里能没点想法吗?
况且念书认字这种事吧,得赶早,人越年轻脑子越活泛,越容易记住,年纪越往上就越难。
上京之前,温婉认的字已经不少,又能背出三百千来,她觉得跟村里大字不识的妇人们比起来,自己已经算是体面的了,等上了京城一趟,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啥都不是。
京城里比她认字多,比她聪明,比她会说会写的人一抓一大把,像她这种,只能沦为底层,干啥都得抬起脑袋仰望别人。
那段时间温婉大为受挫,白天相公去国子监读书,她就把自个儿关在书房里,一遍一遍地逼着自己练字帖。
就算不能吟诗作赋,字总要认全,一来是想提高自身修养,二来,为了不给相公丢脸。
相公在国子监成绩好,认识他的人很多,自己作为相公的妻子,早晚有一天要暴露于人前。
不会说话已经大打折扣了,要连字都认不全,到时候谁能保证那些人不会笑话相公娶了个一无是处的女人?
越想,温婉越意识到女人认字的重要性。
尤其是像她们这种嫁给读书人的,就更有必要了。
杨氏完全没想到才一会儿的工夫,温婉已经从科考的问题担忧到她身上来了,她只是瞧着温婉发呆的时间有点久,不由得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
温婉回过神,冲杨氏笑了笑。
杨氏心想小表嫂陪着自己坐了这么会儿,怕是又困了,没敢再继续打扰她,吃完饭便回了自己房间。
——
今年的乡试跟以往一样,苏家人准备插手。
南省贡院的考生名单,苏家人手里有一份,光熹帝手里也有一份。
光熹帝就知道苏家人贼心不死,所以今年的主考官,全是他一个一个精挑细选出来的,完全避开了苏家介入的可能。
然而避开主考官,却避不开苏家女儿众多。
人家已经盘算好要为那几个还没出阁的姑娘榜下捉婿了。
……
楚风按照去年的院考成绩,把拔尖儿那几位考生的背景调查出来。
当提到宁州郝运的时候,楚风的说话声顿了一顿。
光熹帝问他,“怎么了?”
楚风说:“皇上看过两篇文章大概就知道微臣想说什么了。”
话完,他把郝运院考和诗文大赛上写的文章呈到光熹帝跟前。
光熹帝垂眼一瞧,面上表情莫测,许久之后,低笑一声,“有点儿意思。”
楚风试探着问:“皇上觉得,这文章是谁写的?”
“反正不会是宋巍。”光熹帝眼光毒辣,“写这文章的人,仿了别人的形,却仿不出神来。原因在于,他们俩就不是一路人,见微知著,行文之间能大致看出一个人的心态和品行。宋巍的文章,在于‘稳’,一字一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推敲出来的,而这位,即便仿得再像,也难掩他内心的急功近利,踩着别人上位的心思太过明显。”
楚风不言语,默默等着光熹帝的下一步指示。
御书房内静默良久,光熹帝缓缓道:“还是老规矩,把宋巍的名次往后压,至于这位,朝前挪一下,不要一次性挪得太高让苏家人察觉到不对劲。”
是宝都需要深藏,科考名次能代表什么?哪怕殿试拿了状元,不也照样要入翰林三年一等苦熬资历?
本事大不大,并不是一份小小的考卷就能拍板定性的,能入他的眼,那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资格。
从窗外挪回目光,光熹帝吩咐,“下去办吧!”
——
九天三场。
全部考完的时候,杨氏非要拉着温婉去接人。
温婉原本没想去,打算留在客栈里把热水准备好,相公一回来就可以沐浴了。
无奈抵不过杨氏的热情,愣是被拉到了龙门外。
宋巍和谢正俩人的身量都有些偏高,长相又出众,哪怕人群熙攘,温婉还是一眼认出来。
比起其他学子,宋巍面上少了精彩纷呈的各类情绪,和入考场前没什么两样,压根看不出来到底考得好不好。
谢正大概也受到了宋巍的感染,比入场前淡定了许多。
杨氏见着人,也顾不上温婉还在旁边了,直接上前去,笑盈盈地望着男人,“相公,考得怎么样?”
谢正唇角抿了抿,没说话。
温婉没上前,一直站在原地,等男人靠近了,问他累不累?
宋巍莞尔,“本来挺累,见到你就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