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能好到什么程度?我们拍出一部神作,他也能吗?”
韩沐风看了他一眼,不屑地笑道:“就算他真的拍出一部神作,也不一定能赢我们。”
“除非,他能创造奇迹。”
——
张三颤抖地捧起最后一页剧本。
除了看最后两行剧情,还看那些奇怪的图案。
刚才没来得及留意,现在,他终于认清楚了,这些图案究竟是什么。
数字。阿拉伯数字。
他反反复复地看,上下左右、颠倒着看……最终得出结论时,尤带不敢置信。
“这是特殊设计过的?……镜像的?还是怎么描述来着……”
这些图案,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可以倒着看或对称看的数字。正看是一个数,反看也是一个数。
它们之间,能形成精致的捉对关系——
如果上下颠倒,1=1,2=7,3=4,5=5,6=9,8=8
如果镜像对称,1=1,2=5,4=9,8=8
没错,它们可以通过颠倒或对称,变成另外的数字。
虽然“2倒着看是7,3倒着看是4”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它真的能行。7的下面稍微一弯,就是一个倒着的2,3的中间画个圈圈,就是尾巴长钩的4。
张三明白之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撼。他把剧本猛地一转,发现所有的日期——剧本中出现过的、日历牌上的每一个日期——都有蹊跷。
例如开头六幕,在剧本中分别是5月5日,6月3日,8月3日,8月4日,8月7日,9月1日。
然而,它们实际上却是——5月5日,4月9日,4月8日,3月8日,2月8日,1月6日。
这个剧本,根本就不是按正确顺序叙述的!
它是一个倒叙的故事!
张三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强压下心中那股莫名震撼,首先想到的是——
这可能吗?
这样的电影,正叙也能成立,倒序也能成立,真的有可能拍出来吗?
张三仔细地、用力地、绞尽脑汁地去想。最后他骇然发现——真的能。
有四点原因。
第一,整个剧本的结构是段落式的,叙述顺序不影响幻想线,只影响现实线。而现实线里,掐头去尾,便没有重量级剧情,正叙倒叙都能连贯,无非是表达主角的身体从好到不好,还是从不好到好。
第二,现实线的结尾部分,有个重要剧情,就是主角用“幻想疗法”致富,资助抗癌药项目。然而,倒数第二行剧情揭示,主角把这个愿望写在了心愿单上,这根本就是他幻想出来的!
第三,现实线的开头部分,主角参加临床实验却被赶出来,也算重要剧情之一,然而这个剧情竟然是可逆的!按照倒叙顺序看,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面说过的表达方式。它不像普通商业片一样,把主角的每个动向清清楚楚讲明白,而是通过镜头的衔接转换,让观众自己去猜、自己去看。
竟然如此恐怖!
那么这部倒叙电影的真正故事,究竟是什么样的?
张三好不容易把思路捋清,把每一个日期都换算出来,按照正确的顺序,重读了一遍剧本。
如果按剧本顺序读,故事是这样的:主角是一个命不久矣的医学研究生,被临床实验拒绝后,自以为活不长久,于是天天幻想。他在幻想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愿望,心理状态好转,病情也跟随好转。他突发奇想,发明“幻想疗法”,利用心理催眠帮人们抵御绝症,赚了一大笔钱投资医疗研究,最后服用研究成功的抗癌药,治愈了自己。
荒谬,但圆满。
然而,按照正确顺序,张三读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作为医学研究生的主角,某日查出身患绝症。
他在两个选择中摇摆不定——继续研究,还是利用最后的时间来实现心愿?最终,他的选择是继续投入研究。
然而,病情在一步步加重,死亡在掠夺着他……
他只能一边幻想自己的心愿,一边坚持做研究,并在心愿清单中写下——如果人能依靠想象力治病,该有多好?
随着时间推移,导师宣布研究经费告罄,研究遇到了瓶颈。主角毅然决定,捐身于临床实验,把自己当成实验对象,让导师测试药物效果。
最终,他没能等到新药的问世,撒手人寰。
——
张三放下剧本,怔忪半天,久久说不出话来。
林景也没说话,一言不发地等待着他。
过了半天,他再次拿起剧本。他什么都不打算说,只想再读第三遍,好好把思路理顺。
然而,让他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是,第三遍剧本,他竟然又读到了不同的故事!!!
很久之后,他才终于放下剧本,不敢置信地问道:“幻想?幻想??”
那剧本实在太简略,太缺乏细节,以至于到现在他才想到这个问题:“幻想真的只是幻想吗?愿望只是愿望吗??”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第三遍重读时,从后往前,竟然能把主角的每一个幻想连贯起来!
从十岁到二十岁!
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十年路程!
最开始,张三真的没注意那几个幻想故事,即使知道是倒叙,他也觉得,那些不被叙述顺序影响。
然而细细一想,这几个幻想故事出现得何其蹊跷?!